,《尔雅》所谓白华野菅是也。黄茅似菅茅,而茎
上开叶,茎下有白粉,根头有黄毛,根亦短而细硬无节。秋深开花穗如菅,可为索 ,古名
黄菅,《别录》所用菅根是也。香茅,一名菁茅,一名琼茅,生湖南及江淮间,叶有三脊,
其气香芬,可以包藉及缩酒,禹贡所谓荆州苞匦菁茅是也。芭茅丛生,叶大如蒲,长六、七
尺,有二种,即芒也。见后芒下。
\x茅根\x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本经》)。下五淋,除客
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久服利人(《别录》)。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大
明)。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胆,解酒毒(时珍)。
【发明】弘景曰∶茅根,服食断谷甚良。俗方稀用,惟煎汁疗淋及崩中尔。时珍曰∶
白茅根甘,能除伏热,利小便,故能止诸血哕逆、喘急消渴,治黄胆水肿,乃良物也。世人
因微而忽之,惟事苦寒之剂,致伤冲和之气,乌足知此哉?
【附方】旧二,新一十三。
山中辟谷∶凡辟难无人之境,取白茅根冼净,咀嚼,或石上晒焦捣末,水服方寸匕,可
辟谷不饥。(《肘后方》)温病冷 ∶因热甚饮水成暴冷 者。茅根(切)、枇杷叶(拭去毛,
炙香)各半斤。水四升,煎二升,去滓,稍热饮之。(庞安常《伤寒总病论》)
温病热哕∶乃伏热在胃,令人胸满则气逆,逆则哕,或大下后,胃中虚冷,亦致哕也。

反胃上气,食入即吐。茅根、芦根二两。水四升,煮二升,顿服得下,良。(《圣济总录
肺热气喘∶生茅根一握。 咀,水二盏,煎一盏,食后温服。甚者三服止,名如神汤。

虚后水肿∶因饮水多,小便不利。用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水三升,煮干,去茅食
豆,水随小便下也。(《肘后方》)
五种黄病∶黄胆、谷疸、酒疸、女疸、劳疸也。黄汗者,乃大汗出入水所致,身体微肿,
汗出如黄柏汁。用生茅根一把,细切,以猪肉一斤,合作羹食。(《肘后》)
解中酒毒,恐烂五脏。茅根汁,饮一升。(《千金方》)
小便热淋∶白茅根四升,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适冷暖饮之,日三服。(《肘后方》)
小便出血∶茅根煎汤,频饮为佳。(《谈野翁方》)
劳伤溺血∶茅根、干姜等分。入蜜一匙,水二钟,煎一钟,日一服。
鼻衄不止∶茅根为末,米泔水服二钱。(《圣惠方》)
吐血不止∶《千金翼》∶用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妇人良方》∶用根洗捣汁,日饮一
合。
竹木入肉∶白茅根烧末,猪脂和涂之。风入成肿者,亦良。(《肘后方》)
茅针(即初生苗也。《拾遗》)
【气味】甘,平,无毒。大明曰∶凉。
【主治】下水(《别录》)。治消渴,能破血(甄权)。通小肠,治鼻衄及暴下血,水煮服
之。恶疮痈肿、软疖未溃
\x花\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煎饮,止吐血衄血,并塞鼻。又敷灸疮不合, 刀箭金疮,止血并痛(大明)。
\x屋上败茅\x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猝吐血,锉三升,酒浸煮一升服。和酱汁研,敷斑疮及蚕啮疮(藏器)。屋四

【发明】时珍曰∶按《陈文中小儿方》∶治痘疮溃烂,难靥不干。多年墙屋上烂茅,择
洗焙干,为末掺之。此盖取其性寒而解毒,又多受雨露霜雪之气,兼能燥湿也。
【附方】新三。
妇人阴痒∶墙头烂茅、荆芥、牙皂等分。煎水频熏洗之。(《摘玄方》)大便闭塞,服药
不通者。沧盐三钱,屋檐烂草节七个。为末。每用一钱,竹筒吹入肛内一寸即通,名提金散。
(《圣济录》)卒中五尸∶其状腹痛胀急,不得气息,上冲心胸,旁攻两胁,或 涌起,或
牵引腰脊,此乃身中尸鬼接引为害。取屋上四角茅,入铜器中,以三赤布覆腹,着器布上,
烧茅令热,随痛追逐,跖下痒即瘥也。(《肘后方》)



<目录>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

<篇名>地筋

内容:(《别录》有名未用)
【释名】菅根(《别录》)、土筋(同)。
【集解】《别录》曰∶地筋生泽中,根有毛。三月生,四月实白,三月三日采根。弘景
曰∶疑此即是白茅而小异也。藏器曰∶地筋如地黄,根叶并相似,而细多毛,生平泽,功用
亦同地黄,李邕方中用之。时珍曰∶此乃黄菅茅之根也,功与白茅根相同,详见白茅下。陈
藏器所说,别是一物,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益气止渴,除热在腹脐,利筋(《别录》)。根、苗、花,功与白茅同(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