萼,

赤白带下∶年深,诸药不能疗者,用上方治之亦验,名独圣汤。方同上。年深咳嗽出脓
血。贯众、苏方木等分,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煎服,日二服。久咳,渐成劳瘵。
凤尾草为末,用鱼 蘸食之。(《圣惠方》)痘疮不快∶快斑散∶用贯众、赤芍药各一钱,升
麻、甘草各五分。入淡竹叶三片,水一盏半,煎七分,温服。(王海藏方)
头疮白秃∶贯众、白芷为末,油调涂之。又方∶贯众烧末,油调涂。(《圣惠方》)
漆疮作痒∶油调贯众末,涂之。(《千金方》)
鸡鱼骨哽∶贯众、缩砂、甘草等分。为粗末,绵包少许,含之咽汁,久则随痰自出。(《普
济方》)解轻粉毒∶齿缝出血,臭肿。贯众、黄连各半两。煎水,入冰片少许,时时漱之。(
陆氏《积德堂方》)
血痢不止∶凤尾草根(即贯众)五钱,煎酒服。陈解元吉言所传。(《集简方》)
便毒肿痛∶贯众,酒服二钱,良。(《多能鄙事》)
\x花\x
【主治】恶疮,令人泄(《别录》)。



<目录>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

<篇名>巴戟天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不凋草(《日华》)、三蔓草。
时珍曰∶名义殊不可晓。
【集解】《别录》曰∶巴戟天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弘景曰∶今亦用建平、宜都者,根状如牡丹而细,外赤内黑,用之打去心。
恭曰∶其苗俗名三蔓草。叶似茗,经冬不枯。根如连珠,宿根青色,嫩根白紫,用之亦
同,以连珠多肉浓者为胜。
大明曰∶紫色如小念珠,有小孔子,坚硬难捣。
宗 曰∶巴戟天本有心,干缩时偶自落,或抽去,故中心或空,非自有小孔也。今人欲
要中间紫色,则多伪以大豆汁沃之,不可不察。
颂曰∶今江淮、河东州郡亦有,但不及蜀川者佳。多生竹林内。内地生者,叶似麦门
冬而浓大,至秋结实。今方家多以紫色为良。蜀人云∶都无紫色者。采时或用黑豆同煮,欲
其色紫,殊失气味,尤宜辨之。又有一种山 根,正似巴戟,但色白。土人采得,以醋水煮
之,乃以杂巴戟,莫能辨也。但击破视之,中紫而鲜洁者,伪也;其中虽紫,又有微白,糁
有粉色,而理小暗者,真也。真巴戟嫩时亦白,干时亦煮治使紫,力劣弱耳。
\x根\x
【修治】 曰∶凡使须用枸杞子汤浸一宿,待稍软漉出,再酒浸一伏时,漉出,同
菊花熬焦黄,去菊花,以布拭干用。
时珍曰∶今法∶惟以酒浸一宿,锉焙入药。若急用,只以温水浸软去心也。
【气味】辛、甘,微温,无毒。大明曰∶苦。
之才曰∶覆盆子为之使,恶雷丸、丹参、朝生。
【主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本经》)。疗头面游
风,小腹及阴中相引痛,补五劳,益精,利男子(《别录》)。治男子夜梦鬼交精泄,强阴下
气,治风癞(甄权)。治一切风,疗水胀(《日华》)。治香港脚,去风疾,补血海(时珍,出《
仙经》)。
【发明】好古曰∶巴戟天,肾经血分药也。
权曰∶病患虚损,加而用之。
宗 曰∶有人嗜酒,日须五、七杯,后患香港脚甚危。或教以巴戟半两(糯米同炒,米微
转色,去米不用),大黄一两(锉,炒)。同为末,熟蜜丸。温水服五、七十丸。仍禁酒,遂
愈。
【附录】巴棘 《别录》曰∶味苦,有毒。主恶疥疮出虫。生高地,叶白有刺,根连数



<目录>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

<篇名>远志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苗名小草(《本经》)、细草(《本经》)、棘菀(《本经》)、 绕(《本经》)。
时珍曰∶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世说》载郝隆讥谢安云∶处则为远志,
出则为小草。《记事珠》谓之醒心杖。
【集解】《别录》曰∶远志,生太山及冤句川谷。四月采根、叶,阴干。
弘景曰∶冤句,属兖州济阴郡。今此药犹从彭城北兰陵来。用之去心取皮,一斤止得三
两尔。亦入仙方用。小草,状似麻黄而青。
志曰∶茎叶似大青而小。比之麻黄,陶不识也。
禹锡曰∶按∶《尔雅》云∶ 绕,棘菀。郭璞注云∶今远志也。似麻黄,赤华,叶锐而
黄。其上谓之小草。
颂曰∶今河、陕、洛西州郡亦有之。根形如蒿根,黄色。苗似麻黄而青,又如毕豆。叶
亦有似大青而小者。三月开白花。根长及一尺。泗州出者,花红,根叶俱大于他处。商州出
者,根乃黑色。俗传夷门出者最佳。四月采根,晒干。古方通用远志、小草。今医但用远志
,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