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小,黄白色,性柔多须,最难燥。其叶如
竹,两两相值。亦可采根种之,极易繁也。嫩叶及根,并可煮淘食茹。
\x根\x
【修治】 曰∶凡使勿用黄精并钩吻,二物相似。葳蕤节上有须毛,茎斑,叶尖处
有小黄点,为不同。采得以竹刀刮去节皮,洗净,以蜜水浸一宿,蒸了焙干用。
【气味】甘,平,无毒。普曰∶神农∶苦;桐君、雷公、扁鹊∶甘,无毒;黄帝∶辛。
之才曰∶畏卤碱。
【主治】女萎∶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 ,好颜色
润泽,轻身不老(《本经》)。葳蕤∶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 烂泪出
(《别录》)。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加而用之,良(甄权)。补中
益气(萧炳)。除烦闷,止消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服食无

(大明)。服诸石人不调和者,煮汁饮之(弘景)。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
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时珍)。
【发明】杲曰∶葳蕤能升能降,阳中阴也。其用有四∶主风淫四末,两目泪烂,男子湿
注腰痛,女子面生黑 。
时珍曰∶葳蕤性平味甘,柔润可食。故朱肱《南阳活人书》,治风温自汗身重,语言难
出,用葳蕤汤,以之为君药。予每用治虚劳寒热 疟,及一切不足之证,用代参、 ,不寒
不燥,大有殊功,不只于去风热湿毒而已,此昔人所未阐者也。
藏器曰∶陈寿《魏志・樊阿传》云∶青粘,一名黄芝,一名地节。此即葳蕤,极似偏精。
本功外,主聪明,调血气,令人强壮。和漆叶为散服,主五脏益精,去三虫,轻身不老,变
白,润肌肤,暖腰脚惟有热不可服。晋嵇绍有胸中寒疾,每酒后苦唾,服之得愈。草似竹,
取根花叶阴干用。
昔华佗入山见仙人所服,以告樊阿,服之寿百岁也。
颂曰∶陈藏器以青粘即葳蕤。世无识者,未敢以为信然。
时珍曰∶苏颂注黄精,疑青粘是黄精,与此说不同。今考黄精、葳蕤性味功用大抵相近,
而葳蕤之功更胜。故青粘,一名黄芝,与黄精同名;一名地节,与葳蕤同名,则二物虽通用
亦可。
【附方】旧一,新六。
服食法∶二月、九月采葳蕤根,切碎一石,以水二石煮之,从旦至夕,以手 烂,布囊
榨取汁,熬稠。其渣晒为末,同熬至可丸,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白汤下,日三服。导
气脉,强筋骨,治中风湿毒,去面皱颜色,久服延年。( 仙《神隐书》)赤眼涩痛∶葳蕤、
赤芍药、当归、黄连等分。煎汤,薰洗。(《卫生家宝方》)眼见黑花,赤痛昏暗∶甘露汤∶
用葳蕤(焙)四两。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薄荷二叶,生姜一片,蜜少许,同煎七分,卧时

服,日一服。(《圣济总录》)小便猝淋∶葳蕤一两,芭蕉根四两。水二大碗,煎一碗半
,入滑石二钱,分三服。(《太平圣惠方》)发热口干,小便涩∶用葳蕤五两,煎汁饮之。(《外
台秘要》)乳石发热∶葳蕤三两,炙甘草二两,生犀角一两。水四升,煮一升半,分三服。(《圣
惠方》)痫后虚肿∶小儿痫病瘥后,血气上虚,热在皮肤,身面俱肿。葳蕤、葵子、龙胆、
茯苓、前胡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圣济总录》)
【附录】鹿药(《开宝》) 志曰∶鹿药甘,温,无毒。主风血,去诸冷,益老起阳,浸
酒服之。生姑藏已西,苗根并似黄精,鹿好食其根。
时珍曰∶胡洽居士言∶鹿食九种解毒之草,此其一也。或云即是萎蕤,理亦近之。姑附
以俟考访。委蛇(音威贻) 《别录》曰∶味甘,平,无毒。主消渴少气,令人耐寒。生人
家园中,大枝长须,多叶而两两相值,子如芥子。
时珍曰∶此亦似是葳蕤,并俟考访。



<目录>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

<篇名>知母

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 母(《本经》音迟。《说文》作 )、连母(《本经》)、 母( 音匙,又音
提,或作 )、货母(《本经》)、地参(《本经》)、水参(又名水须、水浚)、 (《尔雅》,
音覃)、 藩(音沉烦)、苦心(《别录》)、儿草(《别录》,又名儿踵草、女雷、女理、鹿列、
韭逢、东根、野蓼、昌支)时珍曰∶宿根之旁,初生子根,状如 虻之状,故谓之 母,讹
为知母、 母也。余多未详。
【集解】《别录》曰∶知母,生河内川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今出彭城。形似菖蒲而柔润,叶至难死,掘出随生,须枯燥乃止。
禹锡曰∶按∶《范子》云∶提母出三辅,黄白者善。郭璞释《尔雅》云∶ , 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