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狗咬风伤肿痛∶人参置桑柴炭上烧存性,以
碗覆定,少顷为末,掺之,立瘥。(《经验后方》)蜈蚣咬伤∶嚼人参涂之。(《医学集成》)
蜂虿螫伤∶人参末敷之。(《证治要诀》)胁破肠出∶急以油抹入,煎人参、枸杞汁淋之,
内吃羊肾粥,十日愈。(危氏《得效方》)气奔怪疾∶方见虎杖。



<目录>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

<篇名>芦

内容:【气味】苦,温,无毒。
【主治】吐虚劳痰饮(时珍)。
【发明】吴绶曰∶人弱者,以人参芦代瓜蒂。
震亨曰∶人参入手太阴,补阳中之阴;芦,则反能泻太阴之阳。亦如麻黄,苗,能发汗;
根,则止汗。谷属金而糠之性热,麦属阳而麸之性凉。先儒谓物物具一太极,学人可不触类
而长之乎?一女子性躁味浓,暑月因怒而病呃,每作则举身跳动,昏冒不知人。其形气俱实,
乃痰因怒郁,气不得降,非吐不可。遂以人参芦半两,逆流水一盏半,煎一大碗饮之,大吐
顽痰数碗,大汗昏睡一日而安。又一人作劳发疟,服疟药变为热病,舌短痰嗽,六脉洪数而
滑,此痰蓄胸中,非吐不愈。以参芦汤加竹沥二服,涌出胶痰三块,次与人参、黄 、当归
煎服,半月乃安。



<目录>草部第十二卷\草之一

<篇名>沙参

内容:(《本经》上品)
【校正】并入《别录》有名未用部羊乳。
【释名】白参(《吴普》)、知母(《别录》)、羊乳(《别录》)、羊婆奶(《纲目》)、
铃儿草(《别录》)、虎须(《别录》)、苦心(《别录》,又名文希,一名识美,一名志取。)
弘景曰∶此与人参、玄参、丹参、苦参是为五参,其形不尽相类,而主疗颇同,故皆有
参名。又有紫参,乃牡蒙也。
时珍曰∶沙参白色,宜于沙地,故名。其根多白汁,俚人呼为羊婆奶。《别录》有名未
用,羊乳即此也。此物无心味淡,而《别录》一名苦心,又与知母同名,不知所谓也。铃儿
草,象花形也。
【集解】《别录》曰∶沙参,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又
名∶羊乳,一名地黄,三月采,立夏后母死。
恭曰∶出华山者,为善。普曰∶二月生苗,如葵,叶青色,根白,实如芥,根大如芜菁,
三月采。
弘景曰∶今出近道,丛生,叶似枸杞,根白实者佳。
保升曰∶其根若葵根,其花白色。
颂曰∶今淄、齐、潞、随、江、淮、荆、湖州郡皆有之。苗长一、二尺以来,丛生崖壁
间,叶似枸杞而有叉丫,七月开紫花,根如葵根,大如指许,赤黄色,中正白实者佳。二月、
八月采根。南土生者叶有细有大,花白,瓣上仍有白粘,此为小异。
藏器曰∶羊乳根加荠 而圆,大小如拳,上有角节,折之有白汁,人取根当荠 。苗作
蔓,折之有白汁。
时珍曰∶沙参处处山原有之。二月生苗,叶如初生小葵叶,而团扁不光。八、九月抽茎,
高一、二尺。茎上之叶,则尖长如枸杞叶,而小有细齿。秋月叶间开小紫花,长二、三分,
状如铃铎,五出,白蕊,亦有白花者。并结实,大如冬青实,中有细子。霜后苗枯。其根生
沙地者,长尺余,大一虎口;黄土地者则短而小。根茎皆有白汁。八、九月采者,白而实;
春月采者,微黄而虚。小人亦往往絷蒸压实以乱人参,但体轻松,味淡而短耳。
\x根\x
【气味】苦,微寒,无毒。《别录》曰∶羊乳,温,无毒。
普曰∶沙参,岐伯∶咸;神农、黄帝、扁鹊∶无毒。李当之∶大寒。好古曰∶甘、微苦。
之才曰∶恶防己,反藜芦。
【主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本经》)。
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久服利人。又云∶羊乳,主头眩痛,
益气,长肌肉(《别录》)。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甄权)。
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大明)。清肺火,治久咳
肺痿(时珍)。
【发明】元素曰∶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代之,取其味甘也。好古曰∶沙参
味甘微苦,厥阴本经之药,又为脾经气分药。微苦补阴,甘则补阳,故洁古取沙参代人参。
盖人参性温,补五脏之阳;沙参性寒,补五脏之阴。虽云补五脏,亦须各用本脏药相佐,
使随所引而相辅之可也。
时珍曰∶人参甘苦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与肾,故内伤元气者宜之。
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能受火克者宜之。一补阳而生阴,
一补阴而制阳,不可不辨之也。
【附方】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