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毒。主惊恐,身热邪气,镇心。久
服令人眼明悦泽。
时珍曰∶此亦他方代赭耳,故其功效不甚相远也。



<目录>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禹余粮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白余粮《别录》。
时珍曰∶石中有细粉如面,故曰余粮,俗呼为太一禹余粮。见太一下。
承曰∶会稽山中出者甚多。彼人云∶昔大禹会稽于此,余粮者,本为此尔。
【集解】《别录》曰∶禹余粮生东海池泽,及山岛中或池泽中。
弘景曰∶今多出东阳,形如鹅鸭卵,外有壳重叠,中有黄细末如蒲黄,无沙者佳。近年
茅山凿地大得之,极精好,状如牛黄,重重甲错。其佳处乃紫色靡靡如面,嚼之无复碜,《仙
经》服食用之。南人又呼平泽中一种藤,叶如菝 ,根作块有节,似菝 而色赤,味似薯蓣,
谓为禹余粮,此与生池泽者复有仿佛。或疑今石即是太一也。
颂曰∶今惟泽州、潞州有之。旧说形如鹅鸭卵,外有壳。今图上者全是山石之形,都不
作卵状,与旧说小异。采无时。张华《博物志》言∶扶海洲上有 草,其实食之如大麦,名
自然谷,亦名禹余粮,世传禹治水弃其所余食于江中而为药。则 草与此异物同名,抑与生
池泽者同种乎?
时珍曰∶禹余粮乃石中黄粉,生于池泽;其生山谷者,为太一余粮。本衣冠文物白。陶引藤
生禹余粮,苏引草生禹余粮,虽名同而实不同,殊为迂远。详太一余粮下。
【修治】弘景曰∶凡用,细研水洮,取汁澄之,勿令有沙土也。
曰∶见太一下。
【气味】甘,寒,无毒。《别录》曰∶平。权曰∶咸。
之才曰∶牡丹为之使。伏五金,制三黄。
【主治】咳逆寒热烦满,下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本经》)。
疗小腹痛结烦疼(《别录》)。主崩中(甄权)。治邪气及骨节疼,四肢不仁,痔 等疾。久服
耐寒暑(大明)。催生,固大肠(时珍)。
【发明】成无己曰∶重可去怯,禹余粮之重,为镇固之剂。
时珍曰∶禹余粮,手足阳明血分重剂也。其性涩,故主下焦前后诸病。李知先诗曰∶下
焦有病患难会,须用余粮、赤石脂。《抱朴子》云∶禹余粮丸日再服,三日后令人多气力,
负担远行,身轻不极。其方药多不录。
【附方】旧三,新六。
大肠咳嗽,咳则遗矢者∶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方同下。(《洁古家珍》)
冷劳肠泄不止∶神效太一丹∶禹余粮四两(火 醋淬),乌头一两(冷水浸一夜,去皮、
脐,焙)。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温水下五丸。(《圣惠方》)
伤寒下痢不止,心下痞硬,利在下焦者,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赤石脂、禹余粮各一斤。
并碎之,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仲景《伤寒论》)
赤白带下∶禹余粮(火 醋淬)、干姜等分,赤下干姜减半。为末。空心服二钱匕。(《胜
金方》)
崩中漏下,青黄赤白,使人无子。禹余粮( 研)、赤石脂( 研)、牡砺( 研)、乌
贼骨、
伏龙肝(炒)、桂心等分。为末。温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忌葱、蒜。(张文仲《备急方》)
育肠气痛,妇人小腹痛∶禹余粮为末。每米饮服二钱,日二服,极效。(《卫生易简方》)
产后烦躁∶禹余粮一枚,状如酸馅者,入地埋一半紧筑,炭灰一斤 之。湿土罨一宿
,打破,去外面石,取里面细者研,水淘五、七度,日干,再研万遍。用甘草汤服二钱,一
服立效。(《经验方》)
身面瘢痕∶禹余粮、半夏等分。为末,鸡子黄和敷。先以布拭干,勿见风,日三。十日
,十年者亦灭。(《圣济录》)
大风疠疾,眉发堕落,遍身顽痹。禹余粮二斤,白矾一斤,青盐一斤。为末。罐子固济,
炭火一秤 之,从辰至戌。候冷研粉,埋土中,三日取出。每一两,入九蒸九曝炒熟胡麻末
三两。每服二钱,荆芥茶下,日二服。(《圣惠方》)



<目录>石部第十卷\金石之四

<篇名>太一余粮

内容:(《本经》上品)
【释名】石脑(《本经》)、禹哀(《吴普》)。
藏器曰∶太一者,道之宗源。太者大也,一者道也。大道之师,即理化神君,禹之师也。
师尝服之,故有太一之名。张司空云∶还魂石中黄子,鬼物禽兽守之,不可妄得。会稽
有地名蓼,出余粮。土人掘之,以物请买,所请有数,依数必得。此犹有神,岂非太一乎?
【集解】《别录》曰∶太一余粮生泰山山谷,九月采。
普曰∶生泰山。上有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黄,如鸡子黄色。采无时。
弘景曰∶本草有太一余粮、禹余粮两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