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仙子、蜘蛛香、猪腰子、
勾金皮之类,皆方物土苴,而稗官不载。今增新药,凡三百七十四种,类析旧本,分为一十
六部。虽非集成,实亦粗备。有数名或散见各部,总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正始也;
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着其体用也。上自坟典,
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我太祖高皇帝首设医院,重设医学,
沛仁心仁术于九有之中;世宗肃皇帝既刻《医方选要》,又刻《卫生易简》,蔼仁政仁声于率
土之远。伏愿皇帝陛下体道守成,遵祖继志;当离明之正位,司考文之大权。留情民瘼,再
修司命之书;特诏良臣,着成昭代之典。治身以治天下,书当与日月争光;寿国以寿万民,
臣不与草木同朽。臣不胜冀望屏营之至。臣建元为此一得之愚,上干九重之览,或准行礼部
转发史馆采择,或行医院重修,父子衔恩,存殁均戴。臣无任瞻天仰圣之至。
\x万历二十四年十一月 日进呈,十八日奉圣旨∶书留览,礼部知道,钦此。



<目录>

<篇名>《本草纲目》凡例

内容:一、《神农本草》三卷,三百六十种,分上、中、下三品。梁陶弘景增药一倍,随品附
入。唐、宋重修,各有增附,或并或退,品目虽存,旧额淆混,义意俱失。今通列一十六部
为纲,六十类为目,各以类从。三品书名,俱注各药之下,一览可知,免寻索也。
一、旧本玉、石、水、土混同,诸虫、鳞、介不别,或虫入木部,或木入草部。今各列
为部,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土为万物母也。次之以金、石,从土也。
次之以草、谷、菜、果、木,从微至巨也。次之以服、器,从草、木也。次之以虫、鳞、介
、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
一、药有数名,今古不同。但标正名为纲,余皆附于释名之下,正始也。仍注各本草名
目,纪原也。
一、唐、宋增入药品,或一物再出、三出,或二物、三物混注,今俱考正,分别归并,
但标其纲,而附列其目。如标龙为纲,而齿、角、骨、脑、胎、涎皆列为目;标粱为纲,而
赤、黄粱米皆列为目之类。
一、诸品首以释名,正名也;次以集解,解其出产、形状、采取也;次以辨疑、正误,
辨其可疑,正其谬误也;次以修治,谨炮炙也;次以气味,明性也;次以主治,录功也;次
以发明,疏义也;次以附方,着用也;或欲去方,是有体无用矣(旧本附方二千九百三十五,
今增八千一百六十一)。
一、唐、宋以朱墨圈盖分别古今,经久讹谬。今既板刻,但直书诸家本草名目于药名、
主治之下,便览也。
一、诸家本草,重复者删去,疑误者辨正,采其精粹,各以人名,书于诸款之下,不没
其实,且是非有归也。
一、诸物有相类而无功用宜参考者,或有功用而人卒未识者,俱附录之。无可附者,附
于各部之末。盖有隐于古而显于今者,如莎根即香附子,陶氏不识而今则盛行;辟虺雷,昔
人罕言而今充方物之类,虽冷僻,不可遗也。
一、唐、宋本所无,金、元、我明诸医所用者,增入三十九种。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
种。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可裨《尔雅》、《诗疏》之缺。
一、旧本序例重繁,今止取神农为正,而旁采《别录》诸家附于下,益以张、李诸家
用药之例。
一、古本百病主治药,略而不切。王氏《集要》、祝氏《证治》,亦约而不纯。今分病原
列之,以便施用,虽繁不紊也。
一、神农旧目及宋本总目,附于例后,存古也。



<目录>序例上

<篇名>历代诸家本草

内容:《神农本草经》 掌禹锡曰∶旧说《本草经》三卷,神农所作,而不经见,《汉书・
艺文志》亦无录焉。汉平帝纪云∶元始五年,举天下通知方术本草者,所在轺传遣诣京师。
《楼护传》称∶护少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本草之名盖见于此。唐李世 等以梁《七录》
载《神农本草》三卷,推以为始。又疑所载郡县有后汉地名,似张机、华佗辈所为,皆不然
也。按《淮南子》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七十毒,由是医方兴焉。盖上世未着文本,
师学相传,谓之本草。两汉以来,名医益众,张、华辈始因古学附以新说,通为编述,本草
由是见于经录也。
寇宗 曰∶《汉书》虽言本草,不能断自何代而作。《世本》、《淮南子》虽言神农尝百草
以和药,亦无本草之名。惟帝王世纪云∶黄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定《本草经》,造医方以疗
众疾。乃知本草之名,自黄帝始。盖上古圣贤,具生知之智,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