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 阳起石 仙茅 胡巴 淫羊藿 蛇床子 硫黄 远
志石钟乳 蛤蚧 虾 雄蚕蛾 阿芙蓉 川椒 胡椒 益智 补骨脂 丁香
〔补脾火〕
白术 白蔻 缩砂密 肉豆蔻 使君子 莲子
〔补胃火〕
大枣 韭菜 肉豆蔻 草豆蔻 草果 白豆蔻 缩砂密 丁香 檀香 益智
山奈 良姜 炮姜 使君子 神曲 川椒 胡椒 大蒜 荜茇
〔补肺火〕
人参 黄 饴糖
〔补大肠火〕
韭菜
〔补心火〕
龙眼肉 桂心 菖蒲 远志 薰香 安息香 胡荽 雄黄
〔补小肠火〕
小茴 橘核
〔补肝火〕
杜仲 山茱萸 鸡肉 续断
〔泻肾火〕
玄参 黄柏 茶茗 丹皮 胡黄连 青蒿草
〔泻脾火〕
大黄 白芍
〔泻胃火〕
茶茗 茅根 石膏
〔泻肺火〕
黄芩 栝蒌 花粉 竹茹 天冬 桑白皮 羚羊角 地骨皮 枇杷叶 沙参
麦冬 生地 栀子
〔泻心火〕
灯草 竹叶 熊胆 羚羊角 山豆根 童便 麦冬 萱草 生地 栀子 犀角
木通 黄连
〔泻肝火〕
钩藤 熊胆 女贞子 羚羊角 青黛 龙胆草 人中白 黄芩 大青 青蒿草
〔泻胆火〕
龙胆草 青黛 大青
〔泻膀胱火〕
人中白 童便
〔泻三焦火〕
青蒿草 栀子
〔散火〕
柴胡 升麻 葛根 薄荷 香附 羌活 白芷 水萍
〔缓火〕
甘草 麦冬 葳蕤 合欢皮
〔滋火〕
地黄 山茱萸 枸杞
〔引火〕
肉桂 附子 五味子
〔敛火〕
白芍 乌梅



<目录>下编\卷八主治上

<篇名>脏腑病症主药

内容:(手少阳经)
书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又曰。三焦为相火之用。分布命门。主气升降
出入
。游行上下。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号中清之府。上主纳。中主化
。下主出。观此气虽分三。而实连为一气。通领上下。不可令有浓薄偏倚轻重之分矣!玩书
所论三焦泻热。大约汗则宜于麻黄柴胡葛根荆芥升麻薄荷羌活防风。吐则宜于瓜蒂莱菔子藜
芦食盐栀豉。下则宜于大黄芒硝。此泻热之味也。所论泻火。大约上则宜于连翘栀子黄芩黄
连生地知母。中则宜于龙胆青黛白芍石斛石膏。下则宜于黄柏知母丹皮青蒿草。此泻火之味
也。至于所论补虚。大约上则宜于参耆桂心当归龙眼。中则宜于白术炙草淮山首乌山茱萸。
下则宜于附桂硫黄沉香补骨脂地黄枸杞菟丝子。此补虚之味也。盖此统领一身。名为决导
之官。其气不可偏胜。偏则其病立见。三焦之药。不可混用。用则其害立生。明其三焦之
义。以平三焦之气。则气上下适均。无轻无重。随遇而安。因地自得。又安有偏倚不平之憾
者乎?(汪昂曰。十二经中。惟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经无所主。其经通于足厥阴少阳。厥
阴主血。诸药入肝经血分者。并入心包。少阳主气。诸药入胆经气分者。并入三焦命门。
相火散行于胆三焦心包络。故入命门者并入三焦。)
〔用汗解热〕
麻黄 柴胡 葛根 荆芥 升麻 薄荷 羌活 防风
〔用吐解热〕
瓜蒂 莱菔子 藜芦 食盐 栀子 豆豉
〔用下解热〕
大黄 芒硝
〔泻上火〕
连翘 栀子 黄芩 黄连 生地 知母
〔泻中火〕
龙胆草 青黛 白芍 石斛 石膏
〔泻下火〕
黄柏 知母 丹皮 青蒿草
〔补上虚〕
人参 黄 桂心 当归 龙眼肉
〔补中虚〕
白术 炙草 淮山 首乌 山茱萸 阿胶
〔补下虚〕
附子 肉桂 硫黄 沉香 补骨 地黄 枸杞 菟丝子



<目录>下编\卷八主治上

<篇名>脏腑病症主药

内容:(足少阳甲木)
胆为中正之官。居于表里之界。凡邪由于太阳阳明入于是经。自非麻桂升葛并硝朴大黄
之所
可施。惟取柴胡辛苦微寒。以引邪气左转上行。黄芩气味苦寒。以清里邪未深。所以寒热往
来。口苦耳聋。头痛胁痛等症。靡不用以柴胡为主。且肝开窍于目。肝与胆为表里。其色青
。凡风热邪传于胆。未有不累于目。而致目赤障翳。其药必杂木贼同入。以其能散肝经风热
也。又用空青绿青铜青熊胆青鱼胆胆矾同入。以其能泻胆经热邪也。若使有热而更见有痰气
。症见身热咳嗽。则又当用前胡而不可以柴胡治矣?盖柴胡性主上升。前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