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气温有毒。亦反甘草。主治颇与大戟甘遂。皆能达水
饮窠囊
隐僻之处。然此味苦而辛。苦则内泄。辛则外搜。故凡水隐痰癖。皮肤胀满。喘急痛引胸胁
。咳嗽胀疟。里外水闭。危迫殆甚者。用此毒性至紧。无不立应。(饮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伏饮之异。李时珍云。夫饮有五。皆出内啜水浆。外受湿气。郁蓄而为留饮。流于胸则为支
饮。令人喘咳寒热。吐沫背寒。流于肺则为悬饮。令人咳唾痛引缺盆两胁。流于心下则为伏
饮。令人胸满呕吐寒热眩晕。流于肠胃则为痰饮。令人腹鸣吐水。胸胁支满。或作泄泻。忽
肥忽瘦。流于经络则为溢饮。令人沉重注痛。或作水气跗踵。又水有风水皮水正水黄汗之别
。如水积胞中坚满如石。则为石水。汗如柏汁炙黄。名曰黄汗。久而不愈。则为痈脓。又水
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不似甘遂苦寒。止泄
经隧水湿。大戟苦寒。止泄脏腑水湿。荛花与此气味虽属相同。而性较此多寒之有异耳!此
虽取效甚捷。误用多致夭折。不可不慎。根名蜀桑。止可敷疮毒鱼。及捣汁浸线。系落痔疮
。他不宜用。叶似柳。花紫碧色。叶生花落。陈久者良。醋煮过。水浸暴用。反甘草。(叶
可擦肤赤肿作伤。)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

<篇名>泻水

内容:(毒草)大泻里结水湿
芫花叶尖如柳。花紫似荆。
荛花苗
茎无刺。花细色黄。至其性味芫花辛苦而温。此则辛苦而寒。若论主治则芫花辛温。多有达
表行水之力。此则气寒。多有入里走泄之效。故书载能治利。(宗 曰。张仲景伤寒论以荛
花治利者。取其行水也。水去则利止。其意如此。今用之当斟酌。不可过使。恐不及也。须
有是症乃用之。)然要皆属破结逐水之品。未可分途而别视也。但药肆混收。亦可见效。以
其主治差同故耳。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

<篇名>泻水

内容:(毒草)大泻经隧水湿
甘遂(专入脾胃肺肾膀胱)。皮赤。肉白味苦。气寒有毒。其性纯阴。故书皆载能于肾
经。及

隧道水气所结之处奔涌直决。使之尽从谷道而出。为下水湿第一要药。(元素曰。水结胸
中。非此不能除。故仲景大陷胸汤用之。但有毒。不可轻用。)喻嘉言曰。胃为水谷之海。
五脏六腑之源。脾不散胃之水精于肺。而病于中。肺不能通胃之水道于膀胱。而病于上。肾
不能司胃之关。时其蓄泄。而病于下。以致积水浸淫。无所底止。(水肿有风水皮水正水石
水黄汗五种。水郁于心。则心烦气短。卧不克安。水郁于肺。则虚满喘咳。水郁于肝。则胁
下痞满痛引少腹。水郁于脾。则四肢烦 体重不能衣。水郁于肾。则腹痛引背央央。腰髀痛
楚。水肿与气肿不同。水肿其色明润。其皮光薄。其肿不速。每自下而上。按肉如泥。肿有
分界。气则色苍黄。其皮不薄。其肿暴起。肿无分界。其胀或连胸胁。其痛或及脏腑。或倏
如浮肿。或肿自上及下。或通身尽肿。按则随起。但仲景所论水肿。多以外邪为主。而内伤
兼及。究之水为至阴。其本在肾。肾气既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使不温肾补脾。但以行气
利水。终非引水归肾之理。犹之土在雨中则为泥。必得和风暖日。则湿气转为阳和。自得万
物消长矣!)故凡因实邪。元气壮实。(必壮实方可用以甘遂。)而致隧道阻寒。见为水肿蛊
胀。疝瘕腹痛。无不仗此迅利以为开决水道之首。如仲景大陷胸汤之类。然非症属有余。只
因中气衰弱。小便不通。水液妄行。脾莫能制。误用泄之之品益虚其虚。水虽暂去。大命必
随。甘草书言与此相反。何以二物同用而功偏见。亦以甘行而下益急。(又按刘河间云。凡

肿服药未全消者。以甘遂末涂腹绕脐令满。内服甘草水。其肿便去。二物相反。而感应如
此。)非深于斯道者。未易语此。皮赤肉白。根作连珠重实者良。面裹。煨熟用。(用甘草荠
汁浸三日。其水如墨。以清为度。再面裹煨。)瓜蒂为使。恶远志。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

<篇名>泻水

内容:(毒草)大通水道下行
商陆(专入脾)。辛酸苦寒有毒。功专入脾行水。其性下行最峻。有排山倒海之势。功
与大戟
芫花甘遂相同。故凡水肿水胀。瘕疝痈肿。喉痹不通。湿热蛊毒恶疮等症。服此即能见效。
(喻嘉言曰。从来肿胀。遍身头面俱肿者。尚易治。若只单腹胀。则难治。遍身俱肿胀者。
五脏
六腑各有见症。故泻肝泻脾泻膀胱大小肠。间有取效之时。单单腹胀久窒。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