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见惊痫疫疟。则有宜于龙胆矣!症见风湿内乘。小便痛闭。则有宜于萆 矣!而连翘珍珠
琥珀之能入肝除湿。又自可推。凡此皆属泻湿之剂也。至于水势澎湃。盈科溢川。则又另有
法在。似不必于此琐赘云。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

<篇名>泻湿

内容:(水草)泻膀胱气分湿热
泽泻(专入膀胱肾)。甘淡微寒。能入膀胱气分。以泻肾经火邪。功专利水除湿。故五
苓散用
又治
水蓄烦渴小便不利。或吐或泻。五苓散主之。方用泽泻。故知长于行水。)八味丸用此以泻
肾经湿火。(时珍曰。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接引也。古人用补药
。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辟一阖。此乃玄妙。后人不知此理。专一于补。所以久服
必有偏胜之害矣。汪昂曰。六味丸有熟地之温。丹皮之凉。山药之涩。茯苓之渗。山茱之收
。泽泻之泻。补肾而兼补脾。有补而必有泻。相和相济。以成平补之功。乃平淡之神奇。所
以为古今不易之良方也。即有加减。或加紫河车一具。或五味麦冬杜仲牛膝之类。不过一二
味。极三四味而止。今人或疑泽泻之泻而减之。多拣本草补药。恣意加入。有补无泻。且客
倍于主。责成不专。而六味之功。反退处于虚位。失制方之本意矣。此近世庸师之误也。)
俾其补不偏胜。则补始无碍耳。岂曰泽泻补阴。功同于地黄之列哉?第其湿热不除。则病症
莫测。故有消渴呕吐。痰饮肿胀。香港脚阴汗。尿血泄精种种等症。(病症皆因湿热为害。)用
此甘淡微咸以为渗泄。(精泄安可渗利。因于湿热而成。不得不渗利耳。)则浊气既降。而
清气上行。(故有耳聪目明之功。)所谓一除而百病与之俱除也。但小便过利。则肾水愈虚。
而目必昏。(易老云。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目昏。)此一定之理耳
。盐水炒。或酒拌。忌铁。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

<篇名>泻湿

内容:(蔓草)泻心经小肠湿热
木通(专入心。兼入小肠。古名通草。今之通草。即古所名通脱木)。甘淡轻虚。据书
开载治
效甚多。然究不外清火通窍利水数端而已。缘人一身上下。外无风寒暑湿六淫郁而为热。内
无火气熏蒸。则水道顺畅。一身安养。上自咽喉以迄心胸。下自大腹以迄二便。而无膈结不
通之弊矣。东垣曰。凡人肺受热邪。津液气化之源绝。(肺为水源。)则泉水断流。(源绝则
流断。)膀胱受湿热癃闭约束。则小便不通。(湿热为害。)朱二允曰。火在上则口燥眼赤鼻
干。在中则心烦呕哕。在下则淋闭足肿。木通藤细有孔。两头皆通。体轻质浮。味淡气渗。
能泻君火。火退则小便自利。(心与小肠相表里。)便利。则诸经火邪皆从心水而下降矣。是
以行经下乳。(火不内亢则经调乳通。)破血除蒸。(热除则血破。血破则蒸除。)止烦住痛。
(心热清则烦除痛止。)排脓生肌。(心热除则气血得养而肌肉生。)开关利节。(心窍通则
经络流行。故关节亦通。)并凡因于湿热而成者。无不借此以为开导。此虽类泽泻同为渗利
。但君火动则宜木通。相火动则宜泽泻也。惟神气亏损。汗多外出。及虚弱孕妇者切忌。以
性通利故耳。



<目录>上编\卷四泻剂

<篇名>泻湿

内容:(隰草)清肝肺风热以道膀胱水邪
车前子(专入肝肺。)甘咸性寒。据书皆载能治膀胱湿热。以通水道。然余谓膀胱之清。
由于
肝肺之肃。凡人泻利暴作。小水不通。并湿痹五淋。暑热泻利。难产目赤。虽有膀胱水涸不

化阳。然亦有为肝肺感受风热。以致水不克生。故须用此以清肝肺。兼咸下降以清水道。(
圣惠方风热目暗。用车前子宣州黄连各一钱为末。食后温服效。又景驻丸治肝肾俱虚。眼目
昏花。或生障翳。迎风有泪。久服补肝肾。增目力。车前子熟地黄酒蒸三两。菟丝子酒浸五
两。
蜜丸。时珍曰。服此治目。须佐他药。如六味地黄丸之用泽泻也。若单用。则走泄太过。恐
非久服之物。又欧阳公常得暴下病。国医不能治。夫人买市人药一帖进之而愈。方叩其方
。则车前子一味为末。饮服二钱匕云。此药利水而不动气。水道利则清浊分。各藏自止矣!
)是以五子衍宗丸。用此以为四子之佐。(五子衍宗丸。枸杞菟丝各八两。五味复盆各四两。
车前二两。蜜丸。遗泄者。车前易莲子。)金匮肾气丸。用此以为诸药之助。且此肝肺既清
。风热悉去。则肺不受热而化源有自。肝不破风而疏泄如常。精与溺二窍。本不相兼。水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