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斯矣。且有风在少阴肾经。症见伏风攻头之当用以独活。症见口干而渴之当用以细辛
。与风在骨髓。症见痰迷窍闭之当用以冰片。风在皮肤骨髓。症见惊痪疥癞之当用以白花蛇
。风在关节。症见九窍皆闭之当用以麝香。症见风湿痹痛之当用以茵芋。风在经络。症见疮
疡痈肿之当用以山甲。症见痰涎壅塞之当用以皂角。风在十二经络。症见顽痹冷痛之当用以
威灵仙。风在肠胃。症见恶疮肿毒之当用以肥皂。风在阳明胃经。症见头面诸疾之当用以白
附白芷者。又如此矣。更有风热在肺。症见鼻塞鼻渊之当用以辛夷。症见目翳眩晕之当用以
甘菊。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当用以杏仁。症见痈肿疮毒之当用以牛蒡。症见喘嗽体肿之
当用以白前者。又如此矣。至于风已在肝。而症又挟有湿。则如秦艽既除肠胃湿热。又散肝

风邪。浮萍既入肝经散风。复利脾经之湿。海桐皮以疗风湿诸痛。 草以治麻木痛冷。苍
耳子以治皮肤疮癣。通身周痹。巴戟狗脊寄生以强筋骨之类。而葳蕤萆 茵芋白芷白附之偕
。风湿而治。可类推矣。风已在肝。而症见有热成。则如全蝎之治胎风发搐。钩藤之治惊痫
螈。蝉蜕之治皮肤瘾疹。薄荷之治咽喉口齿。石南叶之能逐热坚肾。决明子木贼蕤仁之治
风热目翳之类。而辛夷冰片牛蒡之偕。风热以理。又可想矣。风病在肝而症见有痰气。则如
南星之散经络风痰。天麻之治肝经气郁虚风。川芎之散肝经气郁之类。而麝香之偕。痰气并
理。又可思矣。风病在肝而症见有风毒。则有如蛇蜕之能杀蛊辟恶。蜈蚣之能散瘀疗结之类
。而山甲草乌牛蒡肥皂之偕。风毒以理。又其余矣。风病在肝而更见有寒湿之症。则有宜于
蔓荆僵蚕五加皮乌尖附之类。但其功用治效。则有殊矣。风病在肝而症见有骨痿不坚之症。
则有宜于虎骨虎胶之类。但其气味缓急。则有间矣。至于风病在肝而症见有肌肤燥热。则不
得不用荆芥以达其肤而疏其血。风病在肝而症见有疮疥目赤。则不得不用蒺藜以散其风而逐
其瘀。风病在肝而症见有湿热燥痒。则不得不用芜荑以泄其湿。要皆随症审酌以定其趋。但
其理道无穷。变化靡尽。其中旨趣。在于平昔细为体会。有非仓卒急迫所能得其精微也。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

<篇名>驱风

内容:(山草)散足太阳膀胱游风头痛兼治风湿相搏骨节痛
羌活(专入膀胱。兼入肝肾。按大明曰。独活是羌活母也。则知羌活即为独活之子。又
按时
珍言羌活独活是一物二种。正如川芎抚芎苍术白术之义。)辛苦性温。味薄气雄。功专上升
。凡病因于太阳膀胱。而见风游于头。发为头痛。(经曰。身半以上。风受之也。身半以下
。湿受之也。故风多达巅顶。)并循经脊强而厥。发为刚 柔 。(足太阳之脉行于身背。凡
伤寒无汗为刚 。伤风有汗为柔 。 症皆是风寒干于太阳。故见脊强。)并当用此调治。(
症宜同独活调治。头痛宜同川芎调治。若血虚见 忌用。)且能兼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
而使肌表八风之邪。并周身风湿相搏百节之痛。皆能却乱反正。而治无不愈者也。盖羌活独
活虽皆治风之品。(张介宾曰。风之为病最多误治者。在不明其表里耳。盖外风者。八方之
所中也。内风者五脏之本病也。八风自外而入。必先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热等症。五风由内而
病。则绝无外症。而忽病如风。其由内伤可知也。内伤者由于七情。故多阴虚。凡脏气受伤
。脾病者病在肢体。或多痰饮。肾病者或在骨髓。或在二阴。心病者或在血脉。或在神志。
肺病者或在营卫。或在声音。肝病者或在筋爪。或在血脉。此五脏之类风。未有不由阴虚而
然者。人知阴虚有一。而不知阴虚有二。如阴中之水虚。则病在精血。阴中之火虚。则病在
神气。盖阳衰则气去。故神志为之昏乱。非火虚乎?阴亏则形坏。故肢体为之废弛。非水虚
乎?今以神离形坏之症。乃不求水火之源。而犹以风治。鲜不危矣。试以天道言之。其象亦
然。凡旱则多燥。燥则风生。是风木之化从乎燥。燥则阴虚之候也。故凡治类风者。专宜培
补真阴以救根本。则风燥自除矣。甚至有元气素亏。卒然仆倒。上无痰。下失禁。瞑目昏沉
。此
厥竭之症。尤与风邪无涉。设非大剂参附。安望其复真气于将绝之顷哉?倘不察其表里。又
不能辨其虚实。但以风之为名。多用风药。不知风药皆燥。燥复伤阴。风药皆散。散复招风
。以内伤作外感。以不足为有余。是促人之死也。)而此专治太阳之邪。上攻于头。旁及周
身肌表。不似独活。专理下焦风湿。病在足少阴肾气分。而不连及太阳经也。但羌活性雄。
力非柔懦。凡血虚头痛及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