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素问同类。何以后人多为更饰。故有疑

他氏所着。厥后代为损益。其真愈失。而其论愈讹。无怪李氏濒湖纂集本草。仅以本经主治
冠列诸首。而不力为着解。且有疑其经论未确。留此以为存羊之意。非故浓今薄古。实以语

肤廓。故不敢以疑信相参之书。等于素问。同作千古俎豆观也。惟有长洲张璐极力尊崇。而
其中多有强为组合之心。仍非尊崇本意。故余尚论药性。每从实处追求。既不泥古以薄今。
复不浓今以废古。惟求理与病符。药与病对。俾炎帝救世之真心。默与余论相合。而不失其
尊崇之意。是亦余心之素望也矣!



<目录>

<篇名>上编

内容:绣按是书编次。悉从药性气味类载。如补火则以补火之药一类。滋水则以滋水之药一类。

寒则以散寒之药一类。泻热则以泻热之药一类。以便披阅。但人药性不明。或以仓卒之会。
药次有难稽查。仍照古式分以草木金石鸟兽。另立篇目附于卷末。并于各药之下注立先后号
次。以便照号检对。



<目录>上编\卷一补剂

<篇名>温中

内容:人身一小天地耳。天地不外阴阳五行以为健顺。人身不外水火气血以为长养。盖人禀赋
无偏
。则水以附火。火以生水。水火既足。则气血得资。而无亏缺不平之憾矣。惟其禀有不同。
赋有各异。则或水衰而致血有所亏。火衰而致气有所歉。故必假以培补。俾偏者不偏。而气
血水火。自尔安养而无病矣。第其病有浅深。症有轻重。则于补剂之中。又当分其气味以求
。庶于临症免惑。如补之有宜于先天真火者。其药必燥必裂。是为补火之味。补有宜于先天
真水者。其药必滋必润。是为滋水之味。补有宜于水火之中而不敢用偏胜之味者。其药必温
必润。是为温肾之味。补有宜于气血之中而不敢用一偏之药者。其药必甘必温。是为温中之
味。补有宜于气血之中而不敢用过补之药者。其药必平必淡。是为平补之味。合是诸补以分
。则于补剂之义。已得其概。又何必过为分别云。又按万物惟温则生。故补以温为正也。万
物以土为母。甘属土。故补又以甘为贵也。土亏则物无所载。故补脾气之缺陷。无有过于白
术。补肝气之虚损。无有过于鸡肉。补肺气之痿弱。无有过于参耆。补心血之缺欠。无有过
于当归。是皆得味之甘。而不失其补味之正也。其次补脾之味。则有如牛肉大枣饴糖蜂蜜龙
眼荔枝鲫鱼。皆属甘温。气虽较与白术稍纯。然蜂蜜饴糖则兼补肺而润燥。龙眼则兼补心以
安神。荔枝则兼补营以益血。惟有牛肉则能补脾以固中。大枣则能补脾以助胃。鲫鱼则能补
土以制水也。且绣尝即补脾以思。其土之卑监而不平者。不得不藉白术以为培补。若使土干
而燥。能无滋而润乎?是有宜于山药人乳黄精猪肉之属是也。土湿而凝。能无燥而爽乎?是
有宜于白蔻砂仁之属是也。土润而滑。能无涩而固乎?是有宜于莲子芡实肉蔻之属是也。土
郁而结。能无疏而醒乎。是有宜于木香甘松藿香菖蒲胡荽大蒜之属是也。土浸而倾。能无渗
而利乎。是有宜于茯苓扁豆山药鲫鱼之属是也。土郁而蒸。能无清而利乎?是有宜于薏苡仁
木瓜白藓皮蚯蚓紫贝皂白二矾商陆郁李之属是也。土寒而冻。能无温而散乎?是有宜于干姜

子之属是也。土敦而阜。能无通而泄乎。是有宜于硝黄枳实之属是也。土崩而解。能无升而
举乎?是有宜于参耆甘草之属是也。凡此皆属补脾之味。然终不若甘温补脾之为正耳。



<目录>上编\卷一补剂

<篇名>温中

内容:(山草)补肺气以生阴
人参(专入肺。兼入脾)。性禀中和。不寒不燥。形状似人。气冠群草。能回肺中元气
于垂绝
之乡。(冯楚瞻曰。人参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李时珍曰。人参年深。浸渐长成
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参神草。参字从浸。亦浸渐之义。参即浸字。从世因字文繁
。遂以参星字代。从简便尔。绣按其说亦是。) 第世畏乎其参者。每以参为助火助气。凡
遇伤寒发热。及劳役内伤发热等症。(发热内伤外感皆有。惟察脉见浮数有力为外热。沉大
有力为内热。脉而沉细有力为实。脉而浮大无力为虚。热而脉盛为伤热为实。热而脉浮为伤
暑为虚。热而能言有力者为实。热而懒言无力者为虚。热而口干酷饮冷水者属实。热而口干
微饮汤者属虚。热而久按益热。是里热彻表为实。热而久按不热。是里阳浮表为虚。热而火
烙。时常不减。头足身体一样为实。热而乍作乍止。头热不烙。足冷为虚。热而无汗。二便
闭塞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