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肾三经。忌见火。畏郁金。去丁盖。鸡舌香,是其别名。

丁香乃其大者。
温脾胃而呕呃可瘳,理壅滞而胀满宜疗。腹痛能止,口臭堪去。齿除疳 ,痘发白灰。
脾为仓廪之官,伤于饮食生冷,留而不去,则为壅胀,或为呕呃,暖脾胃而行滞气,则
胀呕
俱瘳也。
\x丁香辛热而燥,非属虚寒,概勿施用。\x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九)涩大肠

内容:味辛,性热,无毒。入肺、脾二经。去挺,醋浸一宿,焙干,刮去皮,粟子令净。
温脾除呕逆,定泻理心疼。鼻渊牙痛,俱作外用。
古方用此,百中之一,以其辛热耗散,能动脾肺之火,多用损目也。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二)温胃与健胃

内容:味苦辛,性大温,无毒。入脾、胃二经。干姜为使。
恶泽泻、硝石、寒水石。忌豆。色紫味辛者良,刮去粗皮,切片,姜汁炒。
辛能散风邪,温可解寒气,下气消痰,去实满而宽膨,温胃和中,调胸腹而止痛,吐利
交资
,惊烦共主。
温热之性,长于散结去满,温胃暖脾,故主食停痰滞,胀痛吐利等证,然但可施于元气
未虚
、邪气方盛,或客寒犯胃,湿气侵脾,若脾虚之人,虽有如上诸证,切勿沾唇。或一时未见
其害,而清纯冲和之气,潜伤耗矣。可不谨诸。李东垣云∶“苦能下气,故泄实满,温能益
气,故散实满”。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二)温胃与健胃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胃二经。去衣,微焙。
温中除吐逆,开胃消饮食,疟证宜投,目翳莫缺。
味辛气温,为宽中去滞之需。翳膜遮睛,亦滞气也。
\x豆蔻辛温,火升作呕,因热腹痛者,禁之。\x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二)温胃与健胃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脾、胃三经。去膜,微炒。
散寒止心腹之痛,下气驱逆满之 ,开胃而理霍乱吐泻,攻坚而破噎膈症瘕。
辛能破滞,香能达脾,温能散寒。
\x草豆蔻辛燥,犯血忌,阴不足者远之。\x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二)温胃与健胃

内容:味辛,性温,入胃、大肠二经。面裹,煨透,去油,忌铁。
温中消食,止泻止痢,心疼腹痛,辟秽杀虫。
日华称其下气,以脾得补而善运,气自下也。非若陈皮、香附之泄气耳。
\x肉果性温,病患有火,泻痢初起,皆不宜服。\x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二)温胃与健胃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脾、胃、大、小肠、肾六经,
下气而止咳嗽奔豚,化食而理心疼呕吐,霍乱与泻痢均资,结滞与安胎并效。
芳香归脾,辛能润肾,为开脾胃之要药,和中气之正品,若肾虚气不归元,非此向导
不济,
结滞需通,胎喜疏利,故咸主之。
\x砂仁性燥,血虚火炎者,不可过用,孕妇食之太多,耗气必致难产。\x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三)降逆和胃止痛

内容:味甘,性微寒,无毒。入胃经。又名竹二青。(刮去青皮,用第二层)
疏逆气,而呕呃与噎膈皆平;清血热,而吐衄与崩中咸疗。
竹种最多,惟大而味甘者为胜,必生长甫及一年者,嫩而有力。然久用能损气。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三)降逆和胃止痛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胃、肾二经。
温中下气、益肾归元。利肠胃,止呃逆。
刀豆止呃,下气归元四字,足以尽之。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三)降逆和胃止痛

内容:一名天师栗、乃七叶树之果实。味甘,性温,无毒。
入脾、肺二经。
平胃通络、理气宽中。驱寒利膈,医疳治虫。脘腹胀满、胃寒作痛。以此投之,可以见
功。
此子须捣碎煎服。



<目录>第三卷\脾经与胃经

<篇名>(三)降逆和胃止痛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
咳逆反胃治之效,燥湿消肿投之灵。女人崩中带下,丈夫尿血遗精。
即灶心黄土,去湿有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