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缩者,急用之。近世往往不敢用,直至阴极阳竭,而后议
用,晚矣。”
\x附子,退阴益阳,祛寒湿之要药也。若非阴寒寒湿,阳虚气弱之病,而误用于阴虚\x
\x内热\x
\x,祸不旋踵。\x



<目录>第一卷・通治部分\温里药

<篇名>肉桂

内容:味辛、甘,性大热,有小毒。入肝、肾二经。畏石脂。
忌生葱,去皮用。见火无功。
益火消阴,救元阳之痼冷。温中降气,扶脾胃之虚寒。坚筋骨、强阳道,乃助火之勋。
定惊
痫,通血脉,属平肝之绩。下焦腹痛,非此不除。奔豚疝瘕,用之即效。宣通百药,善堕胞
胎。
桂心∶(入心肾二经)理心腹之恙,三虫九痛皆瘥。补气脉之虚,五痨七伤多验。宣气

而无壅,利关节而有灵。托痈疽痘毒,能引血成脓。
肉桂乃近根之最浓者,桂心即在中之次浓者。桂枝即顶上细枝。(另列专条)以其皮薄,
又名
薄桂。肉桂在下,主治下焦,桂心在中,主治中焦,桂枝在上,主治上焦。此本乎天者亲上
、本乎地者亲下之道也。
\x桂性偏阳,不可误投,如阴虚之人,一切血证、及无虚寒者,均当忌之。\x



<目录>第一卷・通治部分\温里药

<篇名>干姜

内容:味辛,性热,无毒。入肺、脾二经。
破血消痰,腹痛胃翻均可服。温中下气,症瘕积胀悉皆除。开胃扶脾,消食去滞。生行
则发
汗有灵,炮黑则止血颇验。
干姜本辛,炮之则苦,守而不移,非若附子行而不止也。其止血者,盖血虚则热,热则
妄行
,炒黑则能引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热退,且黑为水色,故血不妄行也。然血寒者可
多用,血热者不过用三四分,为向导而已。
\x姜味大辛,辛能僭上,亦能散气,走血,久服损阴伤目,凡阴虚有热者勿服。\x



<目录>第一卷・通治部分\温里药

<篇名>蜀椒

内容:味辛,性热,有毒。入肺、脾、胃三经。杏仁为使。畏款冬花、防风、附子、雄黄。闭
口者
害人。
温脾土,而击三焦之冷滞,补元阳,而荡六腑之沉寒。饮癖气症和水肿,累建奇功,杀
虫止
呕及肠虚,恒收速效。通血脉则痿痹消除,行肢节则机关健运。椒目∶“善消水肿,可塞耳
聋。”
椒禀纯阳之气、乃祛寒湿,散风邪,温脾胃,暖命门之良药。
\x命门火衰,中气寒冷者,宜之。若阴虚火旺之人,在所大忌。\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篇名>(一)巅顶、头面用药

内容:味辛,性平,无毒。入肝经。酒浸,煨熟,焙干。
风虚眩晕,麻痹不仁。语言蹇謇涩,腰膝软疼。理风痫惊气。治恍惚失神。
肝为风木之脏,藏血主筋,独入肝经,故主治如上。
\x天麻,虽不甚燥,毕竟是风剂助火,若血虚无风者,不可妄投。\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篇名>(一)巅顶、头面用药

内容:又名刺蒺藜。味苦、辛,性平,无毒。入肺、肝二经。
去刺用。孕妇不宜服。
祛风而皮肤搔痒可止,平肝而眼目翳膜能除。头疼眩晕堪定、鼻鼽,喷嚏无虞。
刺蒺藜主治肝肺、沙苑蒺藜主治在肾。刺者多治上部外部;沙苑者多治下部内部,是其
区别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篇名>(一)巅顶、头面用药

内容:味辛,性温,无毒。入肝经。白芷为使。畏黄连。
主头痛面风,泪出多涕。寒痹筋挛,去瘀生新。调经种子,长肉排脓。小者名抚芎,止
利且
开郁。
辛甘发散为阳,故多功于头面,血和则去旧生新,经调而挛痹自解,长肉排脓者,以其
为血
中气药也。抚芎之止利开郁,亦上升辛散之力。
\x芎 性阳味辛,凡虚火上炎,呕吐咳逆者,忌之。衍义云∶“久服令人暴亡,为其\x
\x辛喜\x
\x归肺,肺气偏胜,金来贼木,肝必受侮,久则偏绝耳。”\x



<目录>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篇名>(一)巅顶、头面用药

内容:味辛,性微寒,无毒。入心胞、肝二经。忌铁。
活血养肝,益精调经,头痛眩晕,目赤欠明。
此子宜于血滞之目病。如瞳子散大者,忌用。头痛眩晕而兼血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