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升提。姜炒则温散。用盐可入肾而软坚。用
醋则
注肝而收敛。童便除劣性而降下。米泔去燥性而和中。乳能润枯生血。蜜能甘缓益元。土炒
藉土气以补中州。面煨抑酷性勿伤上膈。黑豆甘草汤浸。并能解毒和中。羊酥猪脂涂烧。使
其渗骨易脆。去y者免胀。去心者除烦。明乎制炒之法。然后可以运用治病。
凡用药有宜陈久者。有宜新鲜者。陈者取其烈性渐减。火性渐脱。新者取其气味之全。
功效之速。学人亦宜考求。然后立方可以灵应。



<目录>

<篇名>草部

内容:(李时珍曰。草者。天地之所生也。刚柔相交。阴阳相荡。而成根 枝干。叶萼属阳。
花实属阴。由是得气之粹者为良。得气之戾者为毒。故同一物也。而各具五色五性五臭五味
五气之偏。即有相反相畏相恶相使相须之用。炎农尝而辨之。轩岐述而着之。苟不察其精微。




<目录>草部\山草类

<篇名>人参

内容:\r人参\pq1.bmp\r
性禀甘平。功资脾肺。气纯味浓。补真元而益血生津。助卫充营。安五脏而宁神益智
。须则横行支络。补而下行。芦堪呕吐虚痰。苦能上达。党参则出于西潞。甘平赖以培中
。别直乃产自高丽。温热宜分种野。如补虚而清肺。西洋参甘苦性寒。
欲益气以培脾。东洋参甘温力浓。(人参产辽东吉林高丽等处。其草生山之北。背阳向
阴。故收藏亦不喜见风日。地为
真元之气。起于阴中。上及于肺。人参能从阴中补阳。使脾肺元气皆旺。则脏腑气血均受其
荫庇。自然阳生阴长。为补药中纯浓之品。同干姜附子则补而兼温。同石膏知母则补而兼清
。古人发表攻里诸方。每每加用。均有深意。至于得陈皮则益气。得当归则益血。何脏之虚
。则用何脏之药以引之。即可取效。由是观之。可见人参之性。亦如土之性。土无定位。德
备四隅之象矣。
○参须性味相同。善行脉络。但补力不及耳。下行者亦如人参之从阴中补阳。自下而上
也。又根须皆有向下之意。
○参芦即参之生苗处。性升味苦性寒。主涌吐风痰在胸膈间而又兼虚者。
○党参出山西潞安者为上。其余所出者皆次之。甘平之性。用以培补脾肺元气颇佳。若
虚盛而危急者。亦非所宜。非人参之大力不能也。
○别直为高丽国所产。所出之参。其功用性味与人参相同。但补力稍不及。皆以野生者
为佳
。有一种种出者。土人以子播种。用硫黄等物沃土。则土肥易茂。服之每每腹胀。其性热。
○西洋参出西洋。味苦而甘。性寒色白。其清养之力有余。补助之功不足。大抵肺部虚
热者宜之。
○东洋参出东洋。色淡黄。味甘性温。补脾胃中气。其补力固不及人参别直。而较党参
为优。与西洋参有寒温之各异耳。)



<目录>草部\山草类

<篇名>丹参

内容:\r丹参\pq2a1.bmp\r
功同四物。能去瘀以生新。色合南离。善疗风而散结。性平和而走血。须知两达乎心
肝。味甘苦以调经。不过专通于营分。(丹参虽有参名。但补血之力不足。活血之功有余。
为调理血分之首药。其所以疗风痹去结积者。亦血行风自灭。血行则积自行耳。)



<目录>草部\山草类

<篇名>沙参

内容:\r沙参\pq2a.bmp\r
补肺阴之不足。甘苦微寒。降金令之有余。整肃上热。疏痰利咳。南参力薄形松。体
润质坚。北者功优性滑。(沙参处处山原沙地皆有之。古无南北之分。然观各家本草云。其
色白。其根多汁等语。似指北参而言。若南参则质粗大而松。气薄味淡。大抵甘寒入肺。清
养之功。北逊于南。其润降之性。南不及北耳。南北之分。亦各随地土之所出。故大小不同
。质坚质松有异也。)



<目录>草部\山草类

<篇名>元参

内容:\r元参\pq2.bmp\r
入肾滋阴。皆取咸寒归下部。清咽利膈。都因润降引浮阳。故又兼达肺经。除上焦之
烦热。且可潜消 毒。退时气之温邪。性滑色玄。滞脾妨胃。(元参一名黑参。其色玄。
其质润。甘咸而寒。功专入肾。其种种治法。皆不外乎壮水潜阳。肺不受火刑逼之意。至于
温疫 疹。皆恐热伤肾水。故可用之。古人有五参之名。以五色配五脏。此亦其一也。近道
山谷处处有之。)



<目录>草部\山草类

<篇名>苦参

内容:\r苦参\pq3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