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名>野麦

内容:\x古名雀麦。救荒。\x
甘平。充饥滑肠。舂去皮。作面蒸食。及作饼食。皆可救荒。苗、下死胎。(水煮温服、

衣不下同。)



<目录>卷十二谷部

<篇名>糯米

内容:\x古名稻。补温脾肺。\x
甘温。补脾肺虚寒。坚大便。缩小便。收自汗。(同龙骨牡蛎为粉、能扑汗。)发痘疮。
(解
毒化脓。)性粘滞难化。病患及小儿。最宜忌之。凡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食之
最能发病成积。(稻花阴干为末、揩牙固齿。)



<目录>卷十二谷部

<篇名>粳米

内容:\x和胃补中、清肺。\x
甘平。(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新粳热、陈粳凉。)得天地中和之气。平和
五脏
。补益气血。色白入肺。除烦清热。利便止渴。有早中晚三收。晚者得金气多。性凉。尤能
清热。新米乍食动气。(凡人嗜生米、久成米瘕、治以鸡屎白。)泔、(古名米沈、第二次者
、清而可用。)清热止烦渴。利小便凉血。



<目录>卷十二谷部

<篇名>米

内容:\x一名占。补气温中。\x
甘温。益气温中,和脾养胃,除湿止泄。以上麻麦稻类。



<目录>卷十二谷部

<篇名>稷

内容:\x补、和中。\x
甘平。益气和中。宜脾利胃。(吴瑞日用本草曰∶稷苗似芦、粒亦大、南人呼为芦 、
孙炎
云∶稷即粟也、时珍曰∶稷黍之苗、虽颇似粟、而结子不同、粟穗丛聚攒簇、稷黍之粒疏散
成枝、孙氏谓稷为粟误矣、芦 、即蜀黍也、其茎苗高硕如芦、而今之祭祀者、不知稷即黍
之不粘者也、往往以芦 为稷、故吴氏亦袭其误也、今并正之。)黍之不粘者为稷。茎、治
通身水肿。(煎汤浴之。)



<目录>卷十二谷部

<篇名>黍

内容:\x补中。\x
甘温。益气补中。(苏颂曰∶粘者为秫、可以酿酒、北人谓为黄米、亦曰黄糯、不粘者
为黍
、可食、如稻之有粳糯也、时珍曰∶此误以黍为稷、以秫为黍也、盖稷之粘者为黍、粟之粘
者为秫、粳之粘者为糯、别录本文、着黍秫糯稻之性味功用甚明、而注者不谙、往往谬误如
此、今俗不知分别、通呼秫与黍为黄米矣。)久食令人多热烦。(罗愿尔雅翼云∶黍者暑也、
以其象火、为南方之谷、最粘滞、与糯米同性、其气温暖、故功能补肺、而多食作烦热、缓

根、治心气疼痛。(煎汤温服。)



<目录>卷十二谷部

<篇名>粱

内容:\x补气和中。\x
甘。(黄粱平、白粱青粱微凉。)益气和中。除烦渴。止霍乱下痢。利大小便。(诸粱比
之他
谷、最益脾胃、而黄粱尤得土气之中和也。)粟之大者为粱。(手足生疣、白粱米粉、铁铫炒
赤、研细、以众人唾和涂之、浓一寸、即消。)



<目录>卷十二谷部

<篇名>粟

内容:\x北方谓之小米。补气养肾。\x
咸淡微寒。补虚损。益丹田。开脾胃。利小便。治反胃热痢。粱之小者为粟。(小儿重
舌、
嚼哺之。)



<目录>卷十二谷部

<篇名>秫

内容:\x即黄米。益阴、利肺大肠。\x
甘微寒。治肺疟。阳盛阴虚。夜不得眠。及食鹅鸭成症。妊娠下黄汁。去寒热。利大肠。

米、粟米之粘者为秫。(久泄胃弱、黄米炒为粉、每用数匙、沙糖拌食、良。)



<目录>卷十二谷部

<篇名>子

内容:\x救荒。\x
甘涩。补中益气。浓肠胃。济饥。一名龙爪粟。又名鸭爪稗。(周宪王救荒本草曰∶
子生
水田中、及下湿地、叶似稻、但差短、梢头结穗、仿佛稗子穗、其子如黍粒大、茶褐色、捣
米煮粥、炊饭、磨面皆宜、时珍曰∶ 子、山东河南亦五月种之、苗如茭黍、八九月抽茎、

开细花簇簇、结穗如粟穗、而分数歧、如鹰爪之状、内有细子、如
黍粒而细、赤色、其稃甚薄、其味粗涩。)



<目录>卷十二谷部

<篇名>蜀黍

内容:\x一名高粱、一名芦 、俗名蜀秫、又名芦粟。温中涩肠、救荒。\x
甘涩温。温中涩肠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