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间,见青蒿丛中,时有一两
窠,迥然特青如松桧,翠碧可观。至秋余蒿转黄,此蒿翠碧更倍,古人取深青者为胜,恐即
此蒿,独得蒿力之专精者也。不然,诸蒿何尝不青,但青而色淡。雷公云∶凡使,惟中为妙,
到膝即仰,到腰即俯。使子勿使叶,使根勿使茎,四件若同使,翻然成痼疾。修事,其叶,
或茎实,用七岁儿七个溺,浸七日七夜,取出,晒干用。
【 】曰∶蒿青而高,纤柔整密,望春便发,少阳胆药,发陈致新之宣剂也。其味苦,
巳出乎阳,其气寒,未离乎阴,阴中之阳,阳中之枢象也。盖少阳胆主骨,故对待骨节间留
热,若皮肤分理间,疥瘙痂痒恶疮,亦属留热所致,皆陈也。宣发发陈,陈发则新至矣。主
明目者,以肝胆开窍于目,不唯发陈,且拂尘矣。君子蒿目,其斯之谓欤。



<目录>第六帙

<篇名>干姜

内容:(本经中品)
母姜作种,子姜顿长,母姜便宜,取出即子母更相生长之意。白净结实具金之色与形,
乃能存金之味,尽金之用。
点火成金,金复归火,循环之理,非拟议所到。
尽金之性,所以全火之用,乃能备暖热之火体,以火缘物以显用,因用以见体故也。游
溢水谷,正疆界所司之事。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生者尤良。久服
主臭
【核】曰∶出汉、温、池州,江西、浙江诸处。宜原隰沙地。四月种种,五月生苗,如
嫩芦,而叶稍阔,两两相对,恶湿洳,而畏日,故秋热则无姜。设一茎稍霉,则根病矣。社
前后,新芽顿长,如列指状,一种可生百指,皆分歧而上,即宜取出种姜,否则子母俱败。
秋分采芽,柔嫩可口;霜后,则老而多筋,干之,即曰干生姜。干姜者,即所取姜种,水淹
三日,去皮,置流水中,漂浸六日,更刮去皮,然后晒干,入瓷缸中,覆酿三日乃成,以白
净结实者为良。故人呼为白姜,入药则宜炮用。
先人云∶辛温夏长,色相微红,具火大之力。通心王之令,若降下之阴不及,酝藉之德
稍逊者,所当避忌。又云∶血病有二阳乘阴而血溢者,其治在阳,以寒待之。阴乘阳而血溢
者,其治在阴,以温待之。
【 】曰∶姜,疆也,界也。如营卫气血,阴阳表里,逾越疆界者,能使之各各旋归,
有如捍御外侮之侵犯边疆者。味辛气温,宣发生阳之气,充益火大之源,以消阴翳冷气,寒
酸木僵,设火毒炽盛,岂堪僭服。故治胸满咳逆之因肺气浮越;血衄妄行之因阴气乘阳;尝
自汗出之因营弱卫强;风湿成痹之因气不宣通,肠 下痢之因脾胃虚寒,致水谷失于游溢。

(金曰从革,从革作辛。姜以辛胜,禀庚辛之味独专。新秋前后,三庚曰三伏,正所以
缓火刑也。秋热,则烁金殆甚,金且难于从革,从革更难作辛矣。故秋热则无姜,姜之畏日,




<目录>第六帙

<篇名>苦参

内容:(本经中品)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胆,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核】曰∶生汝南山谷,及田野间,近道处处有之。苗高三四尺,叶青色细碎,极似槐
叶,春生冬凋。花色黄白,七月结角,如莱菔荚,内有细子二、三粒,如小豆而坚。根三五
料并生,长五七寸,两指许大,色黄褐,味极苦。生河北者,无花无子,苗茎根叶,皆相若
也。五、六、十月,采根曝干。修事,用糯米浓泔汁浸一宿,有腥秽气,浮在水面上者,须
重重淘过,即蒸之,从巳至申,晒干用。玄参为之使,恶贝母、菟丝子、漏芦,反藜芦。
【 】曰∶苦者,言其味;参者,言其功力相参上下内外也。炎上作苦,故一名陵节,

槐、菟槐、苦 者,禀水曰润下之寒化尔。合从至阴,对待火热为因,积聚为证者也。更观
根生三、五并立,亦苦三相参,伍相伍,故得自参以上,明目止泪,自参以下,逐水余沥。
自参以外,除痈肿黄胆。自参以内,破结气症瘕,盖心腹居中,积聚火热,斯成众眚,对待




<目录>第六帙

<篇名>知母

内容:(本经中品)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核】曰∶出濒河怀、卫、彰德、解州、滁州、彭城诸处。二月宿根再发,四月开花,
色青
【 】曰∶知母,天一所生,水德体用具备者也。故主濡润燥涸,对待热中,除邪气,
肢体浮肿,润下水道者也。设舍肺金之母气,难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