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主热中消渴,坚筋骨耐寒暑,
是指其子而言,质润味浓,峻补肝肾冲督之精血,精得补益,水旺骨强,而肾虚火炎热中消
渴,血虚目昏,腰膝疼痛悉愈,而无寒暑之患矣。所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古谚有云,
去家千里,勿食枸杞。甚言补益精气之速耳。然无阳气衰,阴虚精滑,及妇人失合,劳嗽蒸
热之人慎用;以能益精血,精旺则思偶,理固然也。



<目录>卷三\灌木部

<篇名>地骨皮

内容:甘淡微寒无毒。泉州者良。
《本经》主五内邪气,周痹风湿,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
\x发明\x 地骨皮,枸杞根也,三焦气分之药。下焦肝肾虚热、骨蒸自汗者宜之。热淫于内
,泻以甘寒也。人但知芩、连治上焦之火,知、柏治下焦之火,谓之补阴降火。不知地骨之
甘寒平补,有益精气退邪火之妙。时珍尝以青蒿佐地骨退热,屡有殊功。又主骨槽风证,亦
取入足少阴,味薄即通也。《本经》主五内邪气,周痹风湿,轻身不老,取其甘淡化热,苦
寒散湿,湿散则痹着通,化热则五内安。其气清,其味薄,其质轻,诚为修真服食之仙药。
按∶《续仙传》云,朱孺子见溪侧二花犬,逐入枸杞丛下,掘之得根形如二犬,烹而食之,
忽觉身轻,《本经》之轻身不老,可确征矣。则枸杞之滋益不独在子,而根亦止于退热也。
苗叶微苦,亦能降火及清头目。



<目录>卷三\灌木部

<篇名>溲疏

内容:\x一名巨骨\x
苦平。一云辛寒,无毒。
《本经》主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利水道。
\x发明\x 溲疏与枸杞相类,先哲虽以有刺无刺、树高树小分辨。然枸杞未尝无刺,但树小
则刺多,树大则刺少。与酸枣、白棘无异。《本经》枸杞条下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即溲
疏之除邪气也。枸杞条下主周痹风湿即溲疏之止遗溺、利水道也。除去五内之邪则热中消渴
愈矣。疏利水道之热则周痹风湿痊矣。溲溺疏利则气化无滞,子脏安和。观《千金方》与梅
核仁、辛荑、 本、泽兰子、葛上亭长同清子脏三十六疾,其清利风热之性可知。或云巨骨
即地骨之大者,按∶种树书云,收子及掘根种肥壤中,待苗生剪为蔬食甚佳,溲疏之名未必
非此。



<目录>卷三\灌木部

<篇名>石南

内容:辛苦平无毒。
《本经》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
\x发明\x 石南严冬不凋,凌霜正赤,性温益肾可知,《本经》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
皮毛,皆取益肾之功。古方为风痹肾弱要药,今人绝不知用,盖由甄氏《药性论》有令人阴
痿之说,殊不知服此药者,能令肾强。嗜欲之人借此放恣,以致痿弱而归咎于药,良可慨也




<目录>卷三\灌木部

<篇名>石南

内容:\x即黄荆\x
实苦温,根茎甘苦平,茎沥甘平无毒。
\x发明\x 荆为治风逐湿、祛痰解热之药。实除骨间寒热下气,治心痛及妇人白带。炒熟酒
煎服治小肠疝气。酒浸治耳聋。叶治霍乱转筋,下部湿 香港脚肿满,以荆茎入坛中烧烟熏涌
泉穴及痛处,汗出则愈。捣烂罨蛇伤。根主头心肢体诸风,解肌发汗。茎治火灼疮烂。煎水
漱风牙痛。荆沥除风热,开经络,导痰涎,行血气,解热痢。《千金翼》云,凡患风人多热
,尝宜以竹沥、荆沥、姜汁和匀热服,以瘥为度。热多用竹沥,寒多用荆沥。二汁同用并以
姜汁助送则不凝滞。但气虚不能食者则用竹沥,气实能食者则用荆沥。



<目录>卷三\灌木部

<篇名>蔓荆子

内容:苦辛温,无毒。
《本经》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
\x发明\x 蔓荆子入足太阳,体轻而浮,故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急。上行而散,故能明目,
坚齿,利九窍,去白虫,及风寒目痛,头面风虚之证。然胃虚人不可服,恐助痰湿为患也。
凡头痛目痛,不因风邪而血虚有火者禁用;瞳神散大尤忌。



<目录>卷三\灌木部

<篇名>紫荆皮

内容:苦平无毒。苦如胆而紫浓者良。
\x发明\x 紫荆,木之精也,入手足厥阴血分。能破宿血,下五淋,通小肠,解诸毒。治伤
寒赤膈,黄耳,活血消肿,为杖疮必用之药。治痈疽流注诸毒,冷热不明者用紫荆皮、独活
、赤芍、白芷、白蜡炒为末,葱汤调敷。痛甚筋不舒者加乳香甚验。



<目录>卷三\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