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苦温,无毒。
\x发明\x 松节质坚气劲,久亦不朽,故筋骨间风湿诸病宜之,但血燥人忌服。松花润心肺
,益气除风湿。今医治痘疮湿烂,取其凉燥也。



<目录>卷三\香木部

<篇名>杉

内容:辛微温,无毒。
\x发明\x 杉气芬芳,取其薄片煮汤,熏洗 疮无不获效。其性直上,其节坚劲。有杉木汤
治香港脚痞绝,胁下有块如石,方用杉节、橘叶各一升,大腹槟榔七枚,连皮碎捣,童便三升
,共煮减半服之,大下三行,气块通散,此郑间美治柳柳州法也。杉叶治风虫牙痛,同芎
、细辛煎酒含嗽。杉子治疝气痛,一岁一粒研酒服。



<目录>卷三\香木部

<篇名>肉桂

内容:辛甘大温,无毒。去粗皮用。凡桂皆忌葱,勿见火,以辛香得火转烈,恐动阴血
也。色深紫而甘胜于辛,其形狭长,半卷而松,浓者良。若坚浓味淡者曰板桂,今名西桂,
不入汤药。近世舶上人每以丁皮混充,不可不辨。
\x发明\x 肉桂辛热下行入足太阴、少阴,通阴 、督脉。气味俱浓,益火消阴,大补阳气
,下焦火不足者宜之。其性下行导火之源,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利肝肾,止腰腹寒
痛,冷痰霍乱转筋。坚筋骨,通血脉。元素言,补下焦不足,沉寒痼冷之病,下部腹痛,非
此不能止。时珍治寒痹风湿,阴盛失血,泻痢惊痫,皆取辛温散结之力也。古方治小儿惊痫
及泄泻病,宜五苓散,以泻丙火,渗土湿。内有桂抑肝风而扶脾土,引利水药入膀胱也。赤
眼肿痛,脾虚不能饮食,肝脉盛,脾脉弱。用凉药治肝则脾愈虚,用暖药助脾则肝愈盛。但
于温脾药中倍加肉桂杀肝益脾,一治而两得之。同丁香治痘疮灰塌,以其能温托化脓也。又
桂辛散能通子宫而破血调经,消症瘕,破瘀堕胎,内脱阴疽, 痈久不敛,及虚阳上乘面赤
戴阳,吐血衄血,而脉瞥瞥虚大无力者,皆不可缺。有胎息虚寒下坠,服黄芩、白术辈安之
不应。小腹愈痛愈坠,脉来弦细或浮革者,非参、 、桂、附十全大补温之不效。昔人又以
亡血虚家不可用桂,时珍以之治阴盛失血,非妙达阴阳之理不能知此。惟阴虚失血而脉弦细
数者切忌。今人以之同锻石等分为末,掺黑膏上贴癖块效,亦取辛温散结之力。然惟藜藿之
人皮肤粗浓者宜之。



<目录>卷三\香木部

<篇名>桂心

内容:辛甘大温无毒。即肉桂之去外色淡,但存中心深紫,切之油润者是。
\x发明\x 桂心既去外层苦燥之性,独取中心甘润之味,专温营分之里药。故治九种心痛,
腹内冷痛。破 癖等病,与经络躯壳之病无预,非若肉桂之兼通经脉,和营卫,坚筋骨,有
寒湿风痹等治也。



<目录>卷三\香木部

<篇名>牡桂

内容:\x一名大桂\x
辛甘微苦温,无毒,甜浓而阔者是。
《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x发明\x 牡桂辛胜于甘,而微带苦,性偏温散,而能上行。故《本经》治上气咳逆,成无
己利肺气,皆取辛散上行之力。时珍不察,乃与桂枝同列,非智者一失欤。盖桂枝是最上枝
条,亦名柳桂,言如柳条之嫩小也。盖牡者阳也,牡桂是禀离火纯阳之气,故味带苦,且大
且浓,与桂枝绝不相类,何可混言。《本经》言,治上气咳逆,导下焦之阴火逆上也。治结
气,辛温开结也。喉痹吐吸,同气相招,以引浮游之火下泄也,然必兼苦寒降泄之味用之。
利关节,从内而达于表也。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补助真元,阳生阴长也。然须
详素禀丰腴,湿胜火衰者为宜。若瘦人精血不充,火气用事,非可例以为然也。其至心腹冷
痛,症瘕血痹,筋脉拘挛,冷痰霍乱,其功不减肉桂。但治相火不归,下元虚冷,力不能
直达下焦,为稍逊耳。



<目录>卷三\香木部

<篇名>筒桂

内容:\x俗名官桂\x
辛甘温无毒。
《本经》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
\x发明\x 筒桂辛而不热,薄而能宣,为诸药通使,故百病宜之。《本经》言其养精神,和
颜色,有辛温之功,无壮火之患也,为诸药先聘通使。凡开提之药,补益之药,无不宜之。
久服而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以其质薄、性轻,无桂心、肉桂、牡桂等雄烈之气,力胜真
阴之比。《别录》治心痛、胁痛、胁风,温经通血脉,止烦出汗,皆薄则宣通之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