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分。及阳维寒热、
带脉腹痛,补中下二焦,能于土中泻水。为血痢必用之药,然须兼桂用之,方得敛中寓散之
义。建中汤之妙用,人所不知。盖泻痢皆太阴之病,建中专主太阴腹痛也。其治血痹,黄
桂枝五物汤中用之。非深达《本经》妙理者不能也。又得炙甘草治腹中急痛,同白术补脾,
同芎 泻肝,从人参补血虚,从黄连止泻痢,同姜枣温经散湿,在用者各得其宜耳。凡人阳
气虚衰,阴气散漫,患腹胀满急,于补中益气药中加白芍药一味以收阴,则阳虚不受阴制之
胀,得阳药便消矣。然气虚内寒者不可用,古云∶减芍药以避中寒,诚不可忽。产后不可用
,以其酸寒泻肝伐生发之气也。小便不利者禁用,以膀胱得酸收敛愈秘也。而真武汤中又用
于利小便者,深得《本经》之旨。盖真武汤本治少阴精伤,而证见虚寒,非太阳膀胱癃闭之
候,以其能益阴滋血,培养津液,小便自行,非通利也。至于桂枝汤中,用以护营血,使邪
不得内犯。建中汤中用以培土脏,而治阳邪内陷腹痛,此皆仲景用药之微妙,端不外《本经
》之义。其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皆指赤者而言,与白芍无预。因
《本经》未分赤白,故一贯例之。



<目录>卷二\芳草部

<篇名>赤芍药

内容:酸苦微寒,无毒。酒洗用。
《本经》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
\x发明\x 赤芍药性专下气,故止痛不减当归。苏恭以为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和血
,端不出《本经》除血痹,破坚积,止痛,利小便之旨。其主寒热疝瘕者,善行血中之滞也
,故有瘀血留著作痛者宜之,非若白者酸寒收敛也。其治血痹,利小便之功,赤、白皆得应
用。要在配合之神,乃着奇绩耳。



<目录>卷二\芳草部

<篇名>牡丹皮

内容:苦辛平,无毒。酒洗去碱土,曝干。勿见火。
《本经》主寒热、中风、螈 、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五脏,疗痈疮。
\x发明\x 牡丹皮入手足少阴厥阴,治血中伏火,故相火胜肾,无汗骨蒸为专药。《本经》
主寒热、中风、螈 、惊痫等证,以其味辛气窜,能开发陷伏之邪外散。惟自汗多者勿用,
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王安道云∶志不足者
,足少阴病也。故仲景肾气凡用之。后人惟知黄 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又症坚瘀
血留舍肠胃五脏,及阴虚吐血衄血必用之药,以能行瘀血而又能安好血,有破积生新,引血
归经之功,故犀角地黄汤用之。凡妇人血崩及经行过期不净,属虚寒者禁用。又赤者利血,
白兼补气,亦如赤、白芍药之义,诸家言其性寒,安有辛香而寒者乎。



<目录>卷二\芳草部

<篇名>木香

内容:辛苦温,无毒。形如枯骨,味苦,色淡黄者良。味咸、色黑勿用。生用理气,煨
熟止泻。
《本经》主邪气,辟毒疫,强志,主淋露。
\x发明\x 木香气香味浓,不独沉而下降,盖能理胃以下气滞,乃三焦气分之药。兼入肺、
脾、肝三经,能升降诸气,故上焦气滞 郁宜之者,金郁则泄之也。然虽入肺而肺燥气上者
,良非所宜。其中焦气滞不运宜之者,以脾胃喜芳香也。下焦气滞后重宜之者,塞者通之也
。若治中脘气滞不运,心腹疼痛,以槟榔佐之,使气下则结痛下散矣。《本经》辟疫毒邪气
,强志,主淋露,以其辛燥助阳,善开阴经伏匿之邪。《大明》治心腹一切气,膀胱冷痛,
呕逆反胃,霍乱泻痢,健脾消食安胎。甄权治九种心痛,积年冷气, 癖症块胀痛,壅气上
冲,烦闷,羸劣,女人血气刺痛不可忍。然香燥而偏于阳,肺经有热,血枯而燥,及阴火冲
上者勿服。



<目录>卷二\芳草部

<篇名>甘松香

内容:甘温,无毒。
\x发明\x 甘松芳香升窜,能开脾郁,少加脾胃药中甚醒脾气。主恶气卒心腹痛满,风疳齿
。得白芷、白附子良;香港脚膝肿,煎汤淋洗效。



<目录>卷二\芳草部

<篇名>山柰

内容:辛温,无毒。
\x发明\x 山柰芳香,入阳明暖胃,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皆
芳香正气之力也。



<目录>卷二\芳草部

<篇名>高良姜

内容:辛大温,无毒。煨熟用。子名红豆蔻。
\x发明\x 良姜辛热纯阳,上升入足阳明、太阴二经。为客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