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莫不以药导为先。用药之理,又一同本草,但制御之途,小异俗法。犹如粱、肉
,主于济命,华夷禽兽,皆共仰资。其为生理则同,其为性灵则异耳。大略所用不多,远至
二十余物,或单行数种,便致大益,是其深练岁积。即本草所云久服之效,不如俗人微觉便
止,故能臻其所极,以致遐龄,岂但充体愈疾而已哉。
今庸医处疗,皆耻看本草,或倚约旧方,或闻人传说,或遇其所忆,便揽笔疏之,俄然
戴面
,以此表奇。其畏恶相反,故自寡昧,而药类违僻,分两参差,亦不以为疑脱。或偶尔值差
,则自信方验;若旬月未瘳,则言病源深结。了不反求诸已,详思得失,虚构声称,多纳

帛,非惟在显宜责,固将居幽贻谴矣。其五经四部,军国礼服,若详用乖越者,正于事迹非
宜耳。至于汤药,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千乘之君,百金之长,何不深思戒慎耶?
昔许太子侍药不尝,招弑贼之辱;季孙馈药,仲尼有未达之辞,知其药性之不可轻信也。

时有一才人,欲刊正周易及诸药方,先与祖讷共论,祖云∶辨释经典,纵有异同,不足以伤
风教;方药小小不达,便致寿夭所由,则后人受弊不少,何可轻以裁断。祖之此言,可谓仁
识,足为水镜。《论语》云∶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明此二法,不得以权饰妄造。所以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又云九折臂,乃成良医,盖谓学功须深故也。复患今承藉者,多恃炫
名价,亦不能精心研解,虚传声美,闻风竞往,自有新学该明,而名称未播,贵胜以为始习
,多不信用,委命虚名,谅可惜也。京邑诸人,皆尚声誉,不取实录余祖世以来,务敦方药
,本有范汪方一部,斟酌详用,多获其效,内获家门,傍及亲族。其有虚心告请者,不限贵
贱,皆摩踵救之。凡所救活,数百千人。自余投缨宅岭,犹不忘此,日夜玩味,恒觉欣欣。
今撰此三卷,并效验方五卷,又补阙葛氏肘后三卷。盖欲永嗣善业,令诸子侄,弗敢失坠,
可以辅身济物者,孰复是先。
今诸药采造之法,既并用见成,非能自掘,不复具论其事,惟合药须解节度,列之如下。
草诸药所生,皆的有境界。秦、汉以前,当言列国。今郡县之名,后人所改耳。自江东
以来
,小小杂药,多出近道,气力性理,不及本邦。假令荆、益不通,则全用历阳当归,钱唐三
建,岂得相似。所以疗病不及往人,亦当缘此故也。蜀药及北药,虽有去来,亦复非精者。
又市人不解药性,惟尚形饰。上党人参,殆不复售。华阴细辛,弃之如芥。且各随俗相兢,
顺方切须,不能多备,诸族故往往遗漏。今之所存,二百许种耳。众医睹不识药,惟听市人
;市人又不辨究,皆委采送之家。采送之家,传习造作,真伪好恶莫测。所以有钟乳醋煮令
白,细辛水渍使直,黄 蜜蒸为甜,当归酒洒取润,螵蛸胶着桑枝,蜈蚣朱足令赤。诸有此
等,皆非事实,俗用既久,转以成法,非复可改,末如之何。又依方分药,不量剥除。如远

、牡丹,才不收半;地黄、门冬,三分耗一。凡去皮除心之属,分两皆不复相应,病家惟依
此用,不知更秤取足。又王公贵胜,合药之日,悉付群下。其中好药贵石,无不窃遣。乃言
紫石英、丹砂吞出洗取,一片经数十过卖。诸有此例,巧伪百端,皆非事实。虽复监检,终
不能觉。以此疗病,理难即效,斯并药家之盈虚,不得咎医人之浅拙也。
本草时月,皆在建寅岁首,则从汉太初后所记也。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采者,谓春初
津润
始萌,未冲枝叶,势力淳浓故也。至秋则枝叶就枯,又归流于下。今即事验之,春宁宜早,
秋宁宜晚,其华、实、茎、叶乃各随其成熟耳。岁月亦有早晏,不必都依本文矣。经说阴干
者,谓就六甲阴中干之。依遁甲法,甲子阴中在癸酋,以药着酋地也。余谓不必然,正是不
露日曝,于阴影处干之耳。所以亦有云曝干故也。若幸可两用,益当为善。



<目录>卷第一

<篇名>合药分剂料理法

内容:古秤惟有铢两,而无分名。今则以十黍为一铢,六铢为一分、四分成一两、十六两为一
斤。
虽有子谷 黍之制,从来均之已久,正尔依此用之。但古秤皆复,今南秤是也。晋秤始后汉
末以来,分一斤为二斤耳,一两为二两耳。金银丝绵,并与药同,无轻重矣。古方唯有仲景
,而已涉今秤,若用古秤作汤,则水为殊少,故知非复秤,悉用今者尔。
方有云等分者,非分两之分,谓诸药斤两多少皆同耳。先视病之大小轻重所须,乃以意
裁之
。凡此之类,皆是丸散,丸散竟便依节度用之。汤酒中无等分也。
凡散药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