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铭箴》篇:『铭实表器,箴维德轨。』位字均与此同例,非违常轨也。」
九序惟歌。
范校:「铃木云:《御览》『惟』作『咏』。」《校证》:「《御览》『惟』作『咏』。案《书》伪《大禹谟》:『九叙惟歌。』」《校注》:「按舍人是语本《书》伪《大禹谟》,当以作『惟』为是。其作『咏』者,盖涉上『吟咏』句而误。《明诗》篇:『大禹成功,九序惟歌。』亦其证。」《考异》:「按:《书大禹谟》:『九功惟序,九序惟歌。』作『咏』非。」
文王患懮。
章锡琛据涵芬楼影印日本帝室图书寮京都东福寺东京岩崎氏静嘉堂文库藏宋本《太平御览》所出校记(因附范注卷末,后简称为《附校》):「『患懮』作『懮患』。」《校注》:「按此文当作『患懮』,于声调始谐。宋本《御览》盖涉《易》下系文而误。」
繇辞炳曜。
《校注》:「『曜』,《御览》引作『耀』。按《说文火部》:『耀,照也。』无『曜』字。《御览》作『耀』,是也。赞文:『炳耀仁孝』,《诏策》篇『符命炳耀』,并作『耀』,尤为切证。」《考异》:「曜耀字通,见《玉篇》。」按《诗桧风羔裘》:「羔裘如膏,日出有曜。」毛传:「日出照曜,然后见其如膏。」孔疏:「日出有光照曜之时,观其裘色如脂膏也。」《文选》张衡《西京赋》:「饰华榱与璧珰,流景曜之韡晔。」薛综注:「曜,光也。」《魏书崔光传》上灵太后表有「月灵炳曜」语。两通,毋需改。
重以公旦多材。
《校注》:「『材』。《御览》引作『才』。按《书金縢》:『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论衡死伪》篇『材』作『才』;《隋书王贞传》『(《谢齐王索文集启》)昔公旦之才艺,能事鬼神』,亦作『才』。今本《文心》作『材』,盖写者据《金縢》改也。」按《史记鲁周公世家》:「旦巧能,多材多蓺,能事鬼神。乃王发不如旦多材多蓺,不能事鬼神。」与《书》同。「才」、「材」古通用。
褥其徽烈。
「褥」,黄本作「振」。黄校:「元作『缛』,朱改。」《校证》:「『振』,原作『缛』,朱、徐改。何焯云:『别本作振。』按《御览》正作『振』。」《考异》:「按:从『振』是。《易蛊象》:『君子以振民育德。』《曲礼》:『振书论于君前。』皆有振作之义。王校本误『褥』为『缛』,『缛』、六经所无。」《补正》:「按『缛』字盖涉上『勋德弥缛』句而误。唐逢行珪《进鬻子注表》:『振起徽烈』一语,即袭于此,正作『振』。是唐宋人所见《文心》均未误。」按从《御览》、黄本改。
剬诗缉颂。
范校:「孙云:《御览》『剬』作『制』。」纪评:「『剬』即『剸』字。《说文》训为齐,言切割而使之齐,与诗义无涉。古帖制字多书为制,此剬字疑为制字之讹。《史记五帝本纪》『依鬼神以剬义。』注曰:『剬有制义。』是三字相乱已久,不必定用本训也。」李详《文心雕龙黄注补注》:「案张守节《史记正义论字例》云:『制字作剬,缘古少字,通共享之,史汉本有此古字者,乃为好本。『据此,剬即制字。既不可依《说文》训剬为齐;亦不必辨制剬相似之讹也。」范注:「李说亦未甚谛。钱大昕《三史拾遗》谓『制篆作,隶变作剬,字又讹作制;唐人不明小学,误以剬为制之古字。』案钱说是也。」《校证》:「『制』原作『剬』,今据《御览》改。『制』『剬』隶书形近而讹。《宗经》篇:『据事剬范。』唐写本『剬』作『制』。《史记五帝本纪》:『依鬼神以剬义。』《正义》:『剬,古制字。』又《正义论字例》:『制字作剬,此之般流,缘古少字,通共享之。』此『制』讹为『剬』之证。(《正义》以制剬为古今字,非。)」《考异》:「『剬』,古『制』字,见《史记》正义五帝纪注。『剬』同『制』,亦见《说文》。梅音『端』,亦本《说文》。」《校注》:「『剬』,徐校云:当作『制』。《御览》引作『制』。《文俪》作『颛』。按以《宗经》篇:『据事剬范』唐写本作『制范』譣之,此必原是『制』字。『制』之篆文作、隶作与『剬』相似,因而致误,非古通用也。梅、黄两家音注并非,纪昀、李详曲为之说亦谬。王念孙《读书杂志》三、钱大昕《三史拾遗》一、梁玉绳《史记志疑》一并谓《史记五帝本纪》『依鬼神以剬义』之『剬』为『制』之讹。又按《国语周语上》:『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允王保之。』韦注:『文公,周公旦之谥也。颂,《时迈》之诗。』又《周语中》:『周文公之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汉书刘尚传》:『文王既没,周公思慕文王之德,其诗曰:于穆清庙,……秉文之德。』《吕氏春秋古乐》篇:『周公旦乃作诗曰:文王在上,……其命维新。以绳文王之意。』《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昔周公咏文王之德,而作《清庙》。』是《小雅棠棣》、《大雅文王》、《周颂清庙》、《时迈》,并周公所制,故舍人云然。」 按《法言渊骞》篇:「鲁仲连汤而不制,蔺相如制而不。」刘师培杨子《法言校补》:「案:《学林》九引作『偒而不剀』,『剬而不偒』,释云:『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