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而能壮,亦彼时之绝采也。」《才略》篇「李斯自奏丽而动。」则此处不应称其「诬」也。至于《檄移》篇:「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鲠;虽奸阉携养,章实太甚,发丘摸金,诬过其虐。」本篇「路粹之奏孔融,则诬其衅恶。」均史有公论,非彦和一家之私言,非可模拟也。作「径」亦通,毋需改。
政无膏润。
「政」,黄校:「《御览》作『故』。」按作「政」是。谓其政治无膏润之泽,表现于篇章即缺乏文采也。亦《封禅》篇「法家辞气,体乏弘润」之义。
自汉来。
黄本作「自汉以来」。《汇校》:「按有『以』字语胜。」按从黄本补。
鼌错之兵卒。
「卒」,黄本作「事」,黄校:「元作『卒』,孙改。」范校:「孙云:《御览》作『术』。」黄注:「《晁错传》:『匈奴强,数寇边,上(按指汉文帝)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校证》:「『术』原作『卒』,梅据孙汝澄改『事』,王惟俭本亦作『事』,徐校作『术』。案《御览》正作『术』,今据改。」《校注》:「按《御览》引作『术』,徐校是也。《汉书鼌错传》:『错上言兵事,曰:……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之计,以十击一之术也。……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即有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衡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据此,则合作『术』字。不必仅以『错上言兵事』一语,遽改为『事』字也。」《考异》:「按:事术并通,从孙改是。」按《类聚》卷五十九引后魏温子升《广阳王北征请大将表》曰:「兵术靡常,军机屡变.」《隋书房彦谦传》:「(与张衡书)李老、孔丘之才智,吕望、孙武之兵术。」此作「术」义长。从《御览》改。
王吉之观礼。
「观」,范校:「铃木云:《御览》作『劝』。」范注:「校勘记:『《御览》观作劝,是也。诸本皆误。』」《校注》:「『观』,宋本、钞本、活字本、喜多本《御览》引作『劝』。按『劝』字是。《汉书》本传上疏可譣。今本『观』字非由『劝』之形近致误,即涉上文而讹。」《校证》:「『观』原作『劝』,今据《御览》改。」《考异》:「按:《汉书》王吉本传:『上书愿与大臣及儒臣,述旧礼,明王制。』此则劝礼之旨,从《御览》是。」按《汉书礼乐志》:「是时上(武帝)方征讨四夷,锐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至宣帝时,琅邪王吉为谏大夫,又上疏言:『欲治之主不世出,公卿幸得遭遇其时,未有建万事之长策,举明主于三代之隆者也。其务在于簿书断狱听讼而已,此非太平之基也。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仪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以意穿凿,各取一切。是以诈伪萌生,刑罪无极,质朴日消,恩爱寖薄。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非空言也。愿与大臣延及儒生,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济之仁寿之域;则俗何以不若成康,寿何以不若高宗!』上不纳其言。」此《上宣帝疏言得失》节文,详载王吉本传。作「劝」是,从《御览》改。
谷永之谏仙。
「谏」,范校:「孙云:明抄本《御览》作『陈』。」《校证》:「『谏』《御览》作『陈』。」《考异》:「按:从『谏』是。」
辞亦通辞。
「辞」,黄本作「畅」,黄校:「『畅』一作『达』,又作『辨』。」范校:「孙云:《御览》作『辨』;铃木云:《御览》作『明』。」《附校》:「『畅』作『辨』。」《校证》:「『畅』元本、传校元本、冯本、汪本、两京本作『辞』,张之象本、王惟俭本作『明』,《御览》作『辨』。谢云:『一作达。』冯校云:『下辞字谢作辨,依《御览》。』」《校注》:「『畅』,……徐校云:『当作辨。』按钞本、倪本、鲍本《御览》引作『辨』。宋本、活字本《御览》作『办』,乃『辨』之讹。则『辨』字是。张本、训故本作『明』(文津本作『解』)。」按「通辨」连文,古书罕见,用于此处,因与上文「切至」相对,不及「通畅」义长。《史记乐书》:「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正义:「畅,通也。」《新论琴道》:「达则兼善天下,无不通畅,故谓之畅。」《宋书刘秀之传》:「秀之识局明远,才应通畅。」《乐府诗集》卷四十七《石城乐》解题:「《唐书乐志》曰:《石城乐》者,宋臧质所作也。石城在竟陵,质尝为竟陵郡,于城上眺瞩,见群少年歌谣通畅,因作此曲。」《高僧传》卷一《昙柯迦罗传》:「读书一览,皆文义通畅。」是其证。从黄本改。
后汉群贤。
「贤」,范校:「孙云:《御览》作『臣』。」
张衡指摘于史职。
「职」,范校:「孙云:《御览》作『谶』。」《校注》:「『职』,宋本、喜多本、鲍本《御览》引作『谶』。按『谶』字是。『史』,指条上司马迁、班固所叙与典籍不合者;『谶』,指上疏论图纬虚妄,并见《后汉书》本传。若作『职』,则非其指矣。」《考异》:「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