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襃与张子侨等并待诏,所幸宫馆,輙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也。于斯之时,都都相望,邑邑相属。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士食旧德之名氏,农服先畴之畎亩。商循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规矩。粲乎隐隐,各得其所。周易曰:食旧德,贞厉终吉。汉书音义,如淳曰:今陇西俗,麻田岁岁粪种,为宿畴也。尚书曰:浚畎浍。孔安国曰:广尺深尺曰畎,古犬切。淮南子曰:古者至德之时,贾便其肆,农安其业,大夫安其职,而处士循其道。谷梁传曰:古者有士人,有商人,有农人,有工人。
  「若臣者,徒观迹于旧墟,闻之乎故老。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举也。」
  文选考异
  西都赋 案:赋下当有「一首」二字。东都赋下有,袁本、茶陵本无。盖五臣每题俱无也。又上两都赋序下,以三都赋序例之,亦当有。又东京赋、南都赋、吴都赋下同。
  众流之隈汧涌其西 何云后汉书无此二句。陈云善此八字无训释,疑与范书同。案:各本皆有,恐五臣多此二句,合并六家,失着校语,尤以之乱善也。凡袁本、茶陵本所失着校语者,说具每条下,其尤本无误,多不复出。
  注「乐稽嘉耀曰」 案:「嘉耀」当作「耀嘉」。各本皆倒。
  注「然则成功在西」 案:「则」字不当有。各本皆衍。凡「然则」,善例祇云「然」,全书尽同,其或衍者,当依此求之,不具出也。
  挟沣灞 案:「沣灞」当作「丰霸」。「丰」字注可证。必善「丰霸」,五臣「沣霸」而乱之。「霸」字说见后。今注中亦作「灞」,非善旧也。余依此求之。后汉书作「酆霸」,「丰」「酆」同字。
  度宏规而大起 案:「度」当作「庆」,必善「庆」,五臣「度」。袁、茶陵二本所载五臣铣注云「度大规矩」,作「度」无疑。各本失着校语,尤以之乱善也。注亦失旧,见下。
  注「度与羌古字通度或为庆也」 陈云「度」当作「庆」,是也。各本皆误,下同。「庆」当作「度」。案:云「庆」与「羌」古字通者,正文作「庆」,与所引小雅广言之「羌」古字通也,云「庆」或为「度」者,此赋作「庆」,或本为「度」,如今后汉书之作「度」也。五臣因此改「庆」为「度」,后来合幷,又倒此注以就之,而不可通矣。今特订正。
  注「高高祖汉书」 袁本、茶陵本此五字作「汉书高祖」四字,是也。案:此尤校改之,下同。
  注「为功最高」 袁本、茶陵本「为」上有「以」字,是也。
  注「而为汉帝太祖」 袁本、茶陵本「太」作「之」,是也。
  而观万国也 袁本、茶陵本无「也」字,何云后汉书无。
  注「王莽于五都立均官」 茶陵本「于」下有「长安及」三字,「均官」作「五均」,袁本与此同。
  注「城都市长安」 袁本「城」作「成」,茶陵本亦误「城」。陈云「长」下衍「安」字,是也。各本皆衍。
  注「司市师」 茶陵本「市」下有「称」字,袁本与此同。
  注「逴跞犹超绝也」 茶陵本此六字作「卓荦」,或作「逴跞」,袁本与此同。案:茶陵乃校语错入注也。正文,善「逴跞」,后汉书「逴荦」,五臣「卓荦」。二本作「卓荦」者乱之。尤所见未误,袁此注亦未误。
  注「在彼空谷」 何校「空」改「穹」,陈同,是也。各本皆讹。案:陆机苦寒行注引正作「穹」。
  注「北谓天下陆海之地」 陈云「北」当作「此」,是也。各本皆讹。
  注「穿漕渠道渭」 袁本、茶陵本「道」作「通」,是也。
  注「汉书有蜀都汉中郡」 袁本、茶陵本「都」作「郡」,是也。
  条支之鸟 袁本、茶陵本「支」作「枝」,是也。注中字各本皆作「枝」,后汉书亦是「枝」字。
  注「杨雄司命箴曰」 何校「命」改「空」,陈云据范书注当作「空」,是也。各本皆误。
  注「玉谓之雕」 袁本、茶陵本「雕」作「雕」,是也。
  注「言阶级勒墄然」 茶陵本「阶」作「陛」,是也。袁本亦误「阶」。
  合欢增城 何校「城」改「成」,注同,是也。后汉书亦是「成」字。
  注「汉中国姬姓诸侯也」 陈云「中」当作「东」,是也。各本皆误。
  注「傛华视真二千石」 袁本、茶陵本「傛」作「容」。案:此尤校改之也。
  注「充依视千石」 袁本、茶陵本「依」作「衣」。案:此尤校改之也。
  注「天禄阁在大殿北」 何校「大」下添「秘」字,是也。各本皆脱。
  注「除太常掌故」 袁本、茶陵本「故」作「固」。案:此尤校改之也。上序注,孔安国「射策为掌固」,茶陵「固」,袁「故」,尤亦未改。「固」卽「故」字耳。凡尤改每未必是。
  注「方言曰亘竟也」 案:「亘」当作「絙」,观下注可见。各本皆误。此所引在第六卷中,今本正作「絙」,后答宾戏引作「緪」,緪,卽「絙」字也。
  内则别风之嶕峣 袁本、茶陵本无「之」字。案:后汉书有,或尤依彼添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