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窃其宝来,不识穷固,又求自迩。为我流于夷,今日必通,无逆命矣。(《鲁语》上:宣公使仆人以书命季文子:「为我予之邑。」里革遇之而更其书)
  ◎孔子
  子讳丘,字仲尼。其先宋人,殷之后,避难奔鲁,为鲁人。初仕季氏,为委吏乘田,定公以为中都宰、司空、司寇。去职,遍游诸国,不遇。哀公十六年卒,年七十三,或云年七十二。司马迁尊为至圣,今称「至圣先师。」赞《易》,删《书》、《诗》,正礼乐,作《春秋》《孝经》。弟子纪录绪言为《论语》,皆在学官,唯《乐经》不传。
  ◇为鲁哀公下救火令
  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韩非子。内储说》上:「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惧。於是仲尼乃下令。」)
  ◇观吴季札之子葬题字
  於!有吴延陵君,子之葬。(碑拓本,又见《淳化帖》《绛贴》,字数次第不同。季子聘上国,丧子于嬴博之间,见《檀弓》。此盖孔子使子贡观葬后题字。读此当以「於」句,「有吴延陵君」句,「子之葬」句。唐宋人不识篆文,释葬为墓,非也。)
  ◎燕召公
  公名,周之支族。食邑于召,因称召公。武王克商,封北燕伯,未就封,故《诗》称召伯。成王即位,以太保主陕以西,周公主陕以东,故《诗》有《周南》《召南》。薨,谥曰康公。子孙世为卿士,仍称召公,亦称召伯。宣王时,召穆公虎有功。其就国于燕者,传四十三世。
  ◇命齐太公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左传》僖四年)
  ◇共头盟
  世为长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诸。(《吕氏春秋。诚廉》:「武王又使保召公就微子开于共头之下,而与之盟。」)
  ◎燕惠王
  王失其名,昭王子,召公之四十世孙。在位七年,为其相成安君公孙操所弑。谥曰惠王。
  ◇以书让乐毅且谢之
  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雠,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者,为将军久暴露於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郄,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战国策》三十,《史记。乐毅传》)
  ◎燕王喜
  喜,惠王曾孙,孝王子。在位三十三年,为秦所虏。
  ◇以书谢乐间
  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敢端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於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安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者之道也。世有掩寡人之邪?救寡人之过,非君心所望之?今君厚受位於先王以成尊,轻弃寡人以快心,则掩邪救过,难得於君矣。且世有薄於故厚施,行有失而故惠用。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有失厚之累,於为君择之也,无所取之。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尽厚也。寡人虽不肖乎,未如殷纣之乱也,君虽不得意乎,未如商容、箕子之累也。然则不内盖寡人而明怨於外,恐其适足以伤於高而薄於行也,非然也。苟可以明君之义,成君之高,虽任恶名,不难受也。本欲以为明寡人之薄,而君不得厚,扬寡人之辱,而君不得荣,此一举而两失之也。义者不亏人以自益,况伤人以自损乎!愿君无以寡人不肖,累往事之美。昔者柳下惠吏於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语》曰:「论不修心,议不累物,仁不轻绝,智不简功。」弃大功者,辍也;轻绝厚利者,怨也。辍而弃之,怨而累之,宜在远者,不望之乎君也。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维先王,复以教寡人!意君曰,余且慝心以成而过,不顾先王以明而恶,使寡人进不得修功,退不得改过,君之所揣也,唯君图之!此寡人之愚意也。敬以书谒之。(《战国策》三十一,又见《新序。杂事篇》作「遗乐教书」,文亦小异。)
  ◇遗乐间书
  纣之时,箕子不用,犯谏不怠,以冀其听;商容不达,身辱焉,以冀其变。及民志不入,狱囚自出,然後二子退隐。故纣负桀暴之累,二子不失忠圣之名。何者?其忧患之尽矣。今寡人虽愚,不若纣之暴也;燕民虽乱,不若殷民之甚也。室有语,不相尽,以告邻里。二者,寡人不为君取也。(《史记。乐毅传》)
  ◎燕太子丹
  丹,惠王之少孙,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