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淡描浓抹,顷刻百态。非董、巨妙笔,不足以发其气韵。余在小筑时,呼小舟桨至堤上,纵步看山,领略最多。然动笔便不似甚矣,气韵之难言也。予友程孟旸《湖上题画》诗云:“风堤露塔欲分明,阁雨萦阴两未成。我试画君团扇上,船窗含墨信风行。”此景此诗,此人此画,俱属可想。癸丑八月清晖阁题。
  苏轼《筑堤》诗:
  六桥横截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
  昔日珠楼拥翠钿,女墙犹在草芊芊。
  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杜鹃。
  又诗:
  惠勤、惠思皆居孤山。苏子倅郡,以腊日访之,作诗云:
  天欲雪时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月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水合,但见野鹤盘浮屠。
  兹游淡泊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王世贞《泛湖度六桥堤》诗:
  拂幰莺啼出谷频,长堤夭矫跨苍旻。
  六桥天阔争虹影,五马飆开散曲尘。
  碧水乍摇如转盼,青山初沐竞舒颦。
  莫轻杨柳无情思,谁是风流白舍人?
  李鉴龙《西湖》诗:
  花柳曾闻暗六桥,近来游舫甚萧条。
  折残画阁堤边失,倒入山光波上摇。
  秋水湖心眸一点,夜潭塔影黛双描。
  兰亭感慨今移此,痴对雷峰话寂寥。
  西湖梦寻(卷三)湖 心 亭
  湖心亭旧为湖心寺,湖中三塔,此其一也。明弘治间,按察司佥事阴子淑秉宪甚厉。寺僧怙镇守中官,杜门不纳官长。
  阴廉其奸事,毁之,并去其塔。嘉靖三十一年,太守孙孟寻遗迹,建亭其上。露台亩许,周以石栏,湖山胜概,一览无遗。数年寻圮。万历四年,佥事徐廷祼重建。二十八年,司礼监孙东瀛改为清喜阁,金碧辉煌,规模壮丽,游人望之如海市蜃楼。烟云吞吐,恐滕王阁、岳阳楼俱无甚伟观也。春时,山景、睺罗、书画、古董,盈砌盈阶,喧阗扰嚷,声息不辨。夜月登此,阒寂凄凉,如入鲛宫海藏。月光晶沁,水气滃之,人稀地僻,不可久留。
  张京元《湖心亭小记》:
  湖心亭雄丽空阔。时晚照在山,倒射水面,新月挂东,所不满者半规,金盘玉饼,与夕阳彩翠重轮交网,不觉狂叫欲绝。恨亭中四字匾、隔句对联,填楣盈栋,安得借咸阳一炬,了此业障。
  张岱《湖心亭小记》: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胡来朝《湖心亭柱铭》: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深无隙地种桑麻。
  郑烨《湖心亭柱铭》:
  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睛好。
  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张岱《清喜阁柱对》:
  如月当空,偶似微云点河汉。
  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
  西湖梦寻(卷三)放 生 池
  宋时有放生碑,在宝石山下。盖天禧四年,王钦若请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民网捕,郡守王随为之立碑也。今之放生池,在湖心亭之南。外有重堤,朱栏屈曲,桥跨如虹,草树蓊翳,尤更岑寂。古云三潭印月,即其地也。春时游舫如鹜,至其地者,百不得一。其中佛舍甚精,复阁重楼,迷禽暗日,威仪肃洁,器钵无声。但恨鱼牢幽闭,涨腻不流,刿鬐缺鳞,头大尾瘠,鱼若能言,其苦万状。以理揆之,孰若纵壑开樊,听其游泳,则物性自遂,深恨俗僧难与解释耳。昔年余到云栖,见鸡鹅豚羖,共牢饥饿,日夕挨挤,堕水死者不计其数。
  余向莲池师再四疏说,亦谓未能免俗,聊复尔尔。后见兔鹿猢狲亦受禁锁,余曰:“鸡凫豚羖,皆藉食于人,若兔鹿猢狲,放之山林,皆能自食,何苦锁禁,待以胥縻。”莲师大笑,悉为撤禁,听其所之,见者大快。
  陶望龄《放生池》诗:
  介卢晓牛鸣,冶长识雀哕。吾愿天耳通,达此音声类。
  群鱼泣妻妾,鸡鹜呼弟妹。不独死可哀,生离亦可慨。
  闽语既嘤咿,吴听了难会。宁闻闽人肉,忍作吴人脍。
  可怜登陆鱼,噞喁向人谇。人曰鱼口喑,鱼言人耳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