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孝;序尊卑,以教敬;存孤弱,以教慈;合宗族,以教和;谭礼乐,敦诗书,以教学。又惧近之弗察,远之弗明也,属余疏其义以广其训,刻石屋漏 【漏,四部丛刊本误作「满」。】 ,朝夕俾观省焉。
  余乃言曰:俭者德之节,严者德之制,孝者德之本,敬者德之基,慈者德之爱,和者德之顺,学者德之聚。俭则财用足,严则上下辨 【严,四部丛刊本作「廉」。】 ,孝则仁义生 【生,四部丛刊本误作「坐」。】 ,敬则礼让兴,慈则恩惠长,和则九族亲,学则万世明 【万世,四部丛刊本作「万善」。】 。德虽美,非俭无以定其制,故为训之始。德虽备,非学无以约其礼,故为训之终。由之则昌,舍之则亡,不可须臾出乎训之外。故表名以着远,服之若华衮,佩之若琼琚,嗜之若膏粱,处穷约而弗滥,履贵盛而弗泰,蹈危难而弗慑,仰不愧,俯不怍,然后可以充乎德之实,以进乎君子之域 【以,四部丛刊本无。】 ,而为彭氏贤子孙。夫如是,岂惟新吴之俗将化之,推而施之四海而准 【施,四部丛刊本作「放」。 而,原作「之」,依四部丛刊本改。】 。国家之求忠臣良士,必集彭氏之门矣。敬之哉,毋忝乃祖!
  余闻彭氏之先出籛氏,固盛德之胤也 【「敬之哉」四句:四部丛刊本无。】 。夫德盛者必有后,以李丞相之贤而不能屈乃祖之高,是必在后之人,余于斯堂卜之矣。夫作堂以立训,述训以发德,本乎忠也 【忠,四部丛刊本作「志」。】 ,故不着其岁月始末及楹础筵几之类 【楹础,四部丛刊本前衍一「筵」字。】 。蔚字子华,自号石溪先生。敬则字静中云。

  △常州通真观修造记
  保和通妙崇正真人徐公懋昭住常州路宜兴州通真观之十有八年,重建三清殿。又十有三年,为皇庆元年,建玉皇阁。阁崇十二寻有半,其材皆出于江东故山。其始也,材大而匠弗胜;其成也,不二纪而栋已挠。延佑七年,龙虎山道士张君德隆嗣主观事,乃量岁之入,节浮缩滥为东西方丈以翼之,使危有持而颠有扶,以永徐公之绩;为三门以蔽之,使内益尊而外益固,以严神明之居。财用既足,经制既定,会玄教大宗师特进吴公入奉内祠 【特进,原误作「时进」,依四部丛刊本改。】 ,请以郡之天申宫都监陈景懋提举观事以董之。凡钱谷之计,一听其出入焉。大宗师从之。
  于是陈君惟大宗师之教是承,大宗师惟张君之托是重,趋事赴功,夜以继日,涉时历月,遹溃于成 【遹,四部丛刊本作「道」。】 。内则阁遂其安,地効其灵 【効,四部丛刊本作「仪」。】 ,重轩洞户 【重,四部丛刊本误作「车」。】 ,严邃深靓,冬无烈风之忧,夏无熇日之苦,谈经论道,坐以忘疲。外则高甍崇阿,巍巍堂堂,入者心动,过者额手,廉陛不加而峻,面势不改而雄。而徐之功立矣。大宗师乐其有成也,进陈君提点以昭其勤。张君亦再被玺书,赐号冲真明远玄静法师,以重其山。
  夫阁虽高,有翼焉,则不扶而自正。宫虽闳,有蔽焉,则不守而自固。吾于是得治国之要焉。观得徐公而地以兴,徐公得张君而业以隆,张君得陈君而志以成,而又得大宗师旌善报劳而继者知所劝。吾于是又得任人之道焉。是役也,一举而众美具,斯亦足矣。
  阁之前有井,极甘冽,相传吕洞宾尝浴丹于此 【吕洞宾,四部丛刊本误作「李洞宾」。】 。井之上有二古柏,高十丈,大数十围,一夕飞去。观始于陈太建中,额曰弘道 【曰,四部丛刊本作「由」。】 ,三锡为今名。天历二年六月二日戊子记。

  △袁州宜春县逢溪山圣寿寺记
  袁之宜春有逢溪山者,以逢溪禅师得名。或曰:「逢」本作「蒙」。传灯录失之。山有寺曰圣寿,即逢溪禅师所建也 【蓬溪,原「溪」字无,据四部丛刊本补。】 。名与萍乡之杨岐、南源相伯仲。初,马祖以佛法振江西,逢溪禅师与杨岐、甄叔、南源、道明同事之于八十四人之中,故归皆建坛场以阐其师之道。唐武宗废天下佛寺 【唐武宗,四部丛刊本无「唐」字。】 ,独逢溪寺以圣寿名获存。
  入国朝,郡之南泉山慈化寺僧主之 【郡之南,四部丛刊本前衍一「多」字。】 。至顺元年冬,寺灾,长老妙愈即日发公库钱,鸠工度程 【工,四部丛刊本误作「上」。】 ,斩大木,伐坚石,大改作之。再岁而毕,视旧有加焉。愈闿疏敏给,亦南泉普莲宗主明照慧觉圆应大禅师慈昱之徒也。普莲建造为天下最,故愈亦称能事云。请着其事于碑。辞曰:
  有蔚逢溪,马祖之徒。实开此山,数百载余 【百,四部丛刊本误作「不」。】 。杨岐、南源,鼎足以居。堂堂愈师,是缵是图。郁攸降火 【降火,四部丛刊本作「降灾」。】 ,忽焉为墟。愈顾而叹,激烈奋扬。畚焦辇烬,正位定方。经工程力,攻坚择良。罔敢或易,罔敢不臧。乃基乃构,乃指乃授,孰前孰后,孰左孰右。殿堂门廉,庖庾库廐。高者云覆,深者谷授。栉比鳞次,壮丽完厚。焕若天作,俨若神造。世尊穆穆,列卫肃肃。逢溪有觉,是顾是复。愈帅其徒,载祈载祝。天子万寿,庶民五福。山增其高,水益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