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者在也。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置酒望白云。商飚起寒梧。
  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
  原选者评。襟怀高旷。人如其诗。
  天台晓望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门标赤城霞。栖栖沧岛月。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焦山望寥山
  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杜陵绝句
  高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
  原选者评。亦率胸臆而出。形容峰势之高。奇语独造。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项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玉毫如可见。於此照迷方。原选者评。声色壮丽。一经点入情景。便觉通体皆灵。此亦诗中之金针也。
  吴昌祺曰。凌。字读如。凌阴。字音。此诗有似初唐。非太白本色。
  登瓦官阁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
  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门余阊阖字。楼识凤凰名。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栱倾。
  灵光何足贵。长此镇吴京。
  原选者评。山空。地古。一联。撑拄有力。小谢。和伏武昌。诗无此杰句。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天开帝王居。海色照空阙。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
  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
  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冥居顺生理。草木不剪伐。
  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吴风谢安屐。白足傲履袜。几宿一下山。萧然忘干谒。
  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赋诗留岩屏。千载庶不灭。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原选者评。崔颢题诗。黄鹤楼。李白见之。去不复作。至。金陵登凤凰台。乃题此诗。传者以为拟崔而作。理或有之。崔诗直举胸情。气体高浑。白诗寓目山河。别有怀抱。
  其言皆从心而发。即景而成意象。偶同胜境各擅。论者不举其高情远意。而沾沾吹索於字句之间。固已蔽矣。至谓白实拟之。以较胜负。并谬为捶碎鹤楼等诗。鄙陋之谈。不值一噱也。
  萧士斌
  贝 曰。此因怀古而动。怀君之思。抑亦自伤谗废。望帝乡而不见。乃触景而生愁。
  亦可哀也。
  刘辰翁曰。其开口雄伟。脱落雕饰。俱不论。若无后两句。亦不必作。出於崔颢而特胜之以此。
  胡应麟曰。崔作及此诗。但略点题面。未尝题黄鹤凤凰也。神韵悠然。绝去斧凿。宋元虽好用事。亦间有一二。未若近世之拘。
  陆贾新语曰。邪臣蔽贤。犹浮云之蔽日月也。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焱欠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瞔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原选者评。五六以浅得工。至。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可吟赏不置矣。
  胡仔曰。海风。二句。磊落清壮。语简而意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原选者评。苏轼曰。仆初入庐山。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示者。且行且读。见其中有徐凝和李白诗。不觉失笑。开元寺主求诗。为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
  登庐山五老峰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