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为秋山先导。复因文彦博跋尾。致其缠绵郑重之情。而熙画之入妙。已不待更加赞叹矣。
  蔡居厚诗话曰。学士院旧与宣徽院相邻。今门下后省。乃其故地。玉堂两壁有巨然画山。
  董羽。画。水。宋宣献公为学士。时燕穆之复为六幅山水屏寄之。遂置於中间。元丰末既修两后省。遂移院于今枢密院之后。今玉堂中屏。乃待诏郭熙所作。春江晓景。禁中官局多熙笔迹。
  而此屏独深妙意。若欲追配前人者。苏儋州尝赋诗云。玉堂画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
  今遂为玉堂一佳物也。
  次韵张昌言喜雨
  千里黄流失故居。年来赤地到青徐。遥闻争诵十行诏。无异亲巡六尺舆。
  精贯天人一言足。云兴岳渎万灵趋。爱君谁似元和老。贺雨诗成即谏书。
  原选者评。寓讽於颂。又援古为说。真能以三百篇谏者。
  白居易元和三年。贺雨。诗曰。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录二首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原选者评。读其。身与竹化。一语。觉。墨君堂记。为繁。次作见画而思其人。却因人亡而叹其画。不复得珍惜之至。
  李衍画。竹谱。曰。文湖州教东坡诀云。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跗。至於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竹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坡云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夫既心识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且坡公尚以为不能然者。不学之过。况后之人乎。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录一首
  野竹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
  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如何此两幅。疏淡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雨。双翎决将起。众叶纷自举。
  可怜采花蜂。清蜜寄两股。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悬知君能诗。寄声求妙语。
  原选者评。轼尝言。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语本欧阳。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咏情之句。若此诗言。诗画一律。又与轼他诗所云。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以及。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等句。互相印可。然彼犹曰。此诗此画谁当看。又曰。此画此诗今已矣。叹索解人不得也。岂若此诗直以诗画三昧举示来哲乎。次首言竹言花。言雀言蜂。又言花之枝。花之叶。花间之雨。雀之翎。蜂之蜜。浓淡浅深。得意兼能得格。
  。王直方诗话。曰。论画以形似。六句。若论诗画于此尽矣。每诵数过。遍。殆欲常以为法也。
  。漫叟诗话。曰。世有。青衿集。一编。以授学徒。可以谕蒙。若天诗云。戴盆徒仰上。测管讵知之。席诗云。孔堂曾子避。汉殿戴冯重。可谓著题。乃东坡所谓。赋诗必此诗。也。
  。吕氏蒙童训。曰。东坡诗云。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此或一道也。鲁直作咏物诗。
  曲当其理。如。猩猩笔。诗。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其必此诗哉。
  故李诚之待制六丈挽词
  青青一寸松。中有梁栋姿。天骥堕地走。万里端可期。世无阿房宫。下建五丈旗。
  又无穆天子。西征燕瑶池。才大古难用。老死亦其宜。丈夫恐不免。岂患莫己知。
  公如松与骥。少小称伟奇。俯仰自廊庙。笑谈无羌夷。清朝竟不用。白首仍忧时。
  愿斩横行将。请烹乾没儿。言虽不见省。坐折奸雄窥。嗟我去公久。江湖生白髭。
  归来耆旧尽。零落存者谁。比公嵇中散。龙性不可羁。疑公李北海。慷慨多雄词。
  凄凉五君咏。沉痛八哀诗。邪正久乃明。人今属公思。九原不可作。千古有余悲。
  原选者评。比之於物。则松也。骥也。拟之於人。则嵇康也。李邕也。然而其身不见用。其言不见行。而死则其宜矣。明白道出。那得不千古余悲。
  九月十五日迩英讲论语。终篇。赐执政讲
  读史官燕於东宫。又遣中使就赐御书诗各一首。
  臣轼得。紫薇花绝句。其词云。丝纶阁下文书静。
  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翌日各以表谢。又进诗一篇。臣轼诗云
  绣裳画衮云垂地。不作成王剪桐戏。日高黄伞下西清。风动槐龙舞交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