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皆在同州。乃折资授河中通判。
  。东轩笔录。曰。司农少卿朱寿昌。在襁褓。所生母被出。治平中。弃官入关中寻访。得於陕州。苏子瞻作诗序。且讥切世之不养者。李定见之大惋恨。会为中丞。劾轼作诗讪谤。将至不测。赖上保持之。止黜为黄州团练副使。
  和致仕张郎中春昼
  投绂归来万事轻。消磨未尽只风情。旧因莼菜求长假。新为杨枝作短行。
  不祷自安缘寿骨。深藏难没是诗名。浅斟杯酒红生颊。细琢歌词稳称声。
  蜗卜居心自放。蝇头写字眼能明。盛衰阅过君应笑。宠辱年来我亦平。
  跪履数从圯上老。逸书闲问济南生。东风屈指无多日。只恐先春鸣。
  原选者评。集中七言长律甚少。此体在唐。如杜白诸公亦不多见。以其伤气也。是作格度浑成。音调谐美。录此一首。以见才大无所不可耳。
  画鱼歌
  天寒水落鱼在泥。短钩画水如耕犁。渚蒲拔折藻荇乱。此意岂复遗鳅鲵。
  偶然信手皆虚击。本不辞劳几万一。一鱼中刃百鱼惊。虾蟹奔忙误跳掷。
  渔人养鱼如养雏。插竿冠笠惊鹈鹕。岂知白梃闹如雨。搅水觅鱼嗟已疏。
  原选者评。时新法盛行。故即短钩画水以为喻所言。此意岂复遗鳅鲵。与。一鱼中刃百鱼惊。者。似皆指新法之病民。王。吕辈坏法乱制。岂异拔渚蒲而乱藻荇哉。其请罢条例司疏有云。造端宏大。民实惊疑。创法新奇。吏皆惶惑。正与诗意相同。而其绘事如画。笔端有神。虽寥峭短章。读其词如有千百言在腕下。
  赵次公曰。鲵有二。有鲸鲵之鲵。有鱼子之鲵。此意岂复遗鳅鲵。言鱼子也。
  邵长蘅曰。画。胡麦切。音义并同划。以钩划鱼。今三吴水乡往往有之。
  游道场山何山
  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
  陂湖行尽白漫漫。青山忽作龙蛇盘。山高无风松自响。误认石齿号惊湍。
  山僧不放山泉出。屋底清池照瑶席。阶前合抱香入云。月里仙人亲手植。
  出山回望翠云鬟。碧瓦朱栏缥缈间。白水田头问行路。小溪深处是何山。
  高人读书夜达旦。至今山鹤鸣夜半。我今废学不归山。山中对酒空三叹。
  原选者评。道场山顶何山麓。总写四句。此下详於道场而略於何山。乃偏於详处。更作。出山回望。二语。摇荡入情。何山只缅怀高人之读书。不复模山范水。意尽而止。无往不以自然为工。
  汪藻。何氏书堂记。曰。寺有何氏书堂。图记相承。以何氏为晋何锴。锴尝读书此山。后为吴兴太守。以其居为寺而名其山。
  赠孙莘老七绝录三首
  嗟予与子久离群。耳冷心灰百不闻。若对青山谈世事。当须举白便浮君。
  天目山前渌浸裾。碧澜堂下看衔舻。作堤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
  乌程霜稻袭人香。酿作春风霅水光。时复中之徐邈圣。毋多酌我次公狂。
  原选者评。前两作愤懑之词。以快利出之。后一首役使成语。如天造地设。前无古人。
  。乌台诗案。曰。任杭州通判日。转运司差往湖州相度堤岸利害。因与湖州知州孙觉相见。作诗与之。某是时约孙觉并坐客。如有言及时事者。罚一大盏。虽不指言时事是非。意言时事多不便。不得说也。次首某为先曾言水利不便。却被转运使差相度堤岸。意言本非兴水利之人。以讥讽水利之不便也。
  赵次公曰。天目山在湖州。按。乐史。寰宇记。湖州安吉县天目山。三万六千尺。而
  。水经。浙江水出吴兴郡於潜县北天目山。按。王存。九域志。湖州南至杭州界首十五
  里。故天目山於。寰宇记。则系之湖州。於。水经。则系之於潜。而於潜虽属杭州。与湖州接境。
  先生亻卒杭。以开运盐河至湖。其言。作堤捍水非吾事。意谓於此可以为堤。而事不在己也。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录一首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临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
  原选者评。石林诗话。曰。元丰间。苏子瞻系御史狱。神宗本无意深罪之。时相进呈。忽言。苏轼於陛下有不臣之意。神宗改容曰。轼固有罪。然对朕不应至是。卿何以知之。时相因举轼桧诗云。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神宗曰。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时相语塞。章子厚亦从旁解之。遂薄其罪。子厚尝以语余。且以丑言诋时相曰。人之害物。无所忌惮。有如是也。
  。苕溪渔隐丛话。曰。东坡在御史狱。狱吏问云。双桧。诗。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有无讥讽。答曰。王安石诗。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此龙是也。吏亦为之一笑。
  法惠寺横翠阁
  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从。吴山故多态。转侧为君容。幽人起朱阁。空洞更无物。
  惟有千步冈。东西作帘额。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秋悲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雕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