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同而实异,更不可列入内禅之内也。
吕光即天王位,年号龙飞。在位十年,以老病,立子绍为天王,自称太上皇帝。(《晋书》载记)
后魏献文帝即位接,雅薄时务,常有遗世之心。在位七年,年十七,即内禅,使太保陆馥、太尉源贺奉皇帝玺绶册命皇太子升帝位。(是为孝文皇帝,时年仅五岁。)群臣奏曰:“昔三皇之世,淡泊无为,故汉高祖尊其父曰太上皇,不统天下。今皇帝幼冲,万几大政,犹宜陛下总之。谨上尊号曰太上皇帝。”帝乃从之,遂徙居崇光宫,采椽不断,土阶而已。国之大事,仍以奏闻。孝文帝每月一朝崇光宫。后改称宁光宫。其后讨蠕蠕拾寅等事,献文帝仍躬御戎车。承明元年崩,年二十三。(《魏书》)
北齐武成帝即位五年,(年二十八岁。)以天文有变,太史奏当有变易。祖乃上表言,陛下虽贵为天子,未是极贵。按《春秋元命苞》,乙酉之岁,除革旧政。今太岁在乙酉,宜传位东宫,应天道,乃上魏献文帝禅子故事。帝从之,(《祖传》。)乃传位于皇太子纬,是为齐后主。(时年十岁。)大赦改元,百官上尊号为太上皇帝,军国大事仍以奏闻。(《北齐书 本纪》)然是时武成帝仍往来晋阳、邺都,凡除拜生杀仍自主之。后主天统四年崩,凡为太上皇帝四年。(《北齐书》)
后主纬隆化二年,(时年二十一。)自晋阳战败回邺,以周师日逼,乃传位太子恒,(时方八岁。)改隆化二年为承光元年,尊后主为太上皇帝。后主先走青州,幼主亦东走,又禅位于任城王氵皆,以太上皇为无上皇,幼主为守国天王。不数日,父子俱为周所执。(《北齐书》)
后周宣帝以大象元年(时年二十一。)传位于皇太子衍,(时年七岁。)诏曰:“朕以寡薄,只承鸿绪。上赖先朝得一之迹,下藉群后不二之心,兴隆国本,用弘天历。皇太子衍地居上嗣,正统所归,远凭积德之休,允叶无疆之庆。朕今传位于衍,乃眷四海,深合讴歌之望,俾予一人,高蹈风尘之表。万方兆庶,谅朕意焉。”于是自称天元皇帝,所居称天台,皇帝衍称正阳宫。朝廷政事,仍宣帝处分。大象二年崩,年二十二。(《周书》)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乃立世民为皇太子,听政。是岁八月,皇太子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贞观三年,太上皇徙居大安宫。(《新唐书》本纪书法如此,但言皇太子即位,而不言高祖传位,以见其迫于势之不得已也。以下皆《唐书》。)
唐睿宗在武后时已立为帝,后中宗归为帝,睿宗仍为相王。中宗为韦后及安乐公主所弑,韦后临朝,临淄王隆基(睿宗子。)率兵讨乱,诛韦氏及安乐公主,于是睿宗即皇帝位,立临淄王为皇太子。先天元年,立为皇帝,听小事;自称太上皇,听大事。明年,诏归政于皇帝,是为玄宗。
唐玄宗享国既久,尝欲传位于太子,杨国忠等甚惧,使杨贵妃衔土祈哀,乃不果。天宝十五载,安禄山反,帝避乱至马嵬,太子从行,父老请留太子讨贼,帝许之,遣寿王瑁及高力士谕太子,太子乃治兵于朔方。因裴冕、杜鸿惭等请,遂即位于炅武,是为肃宗,尊玄宗为上皇天帝,遣使奏闻。玄宗遣韦见素、房、崔涣奉皇帝至炅武。肃宗复两京,至德二载,迎玄宗归。至咸阳,备法驾于望贤驿,玄宗御楼,肃宗紫袍望楼拜舞,玄宗降楼抚肃宗,肃宗泣辞黄袍,玄宗自为衣之。肃宗伏地固辞,玄宗曰:“天下人心皆归于汝,使朕得保残龄,即汝之孝也。”肃宗乃受,玄宗居兴庆宫。乾元元年,玄宗入御宣政殿,授肃宗传国受命宝及符册,号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肃宗又上玄宗尊号曰圣皇天帝。上元元年,肃宗病,李辅国矫诏迁玄宗于西内。宝应元年,玄宗崩。
唐顺宗即位,病暗,乃立广陵王纯为皇太子,命权句当军国事。明年,立为皇帝,是为宪宗,而顺宗称太上皇。元和元年,宪宗上尊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
宋徽宗宣和七年,以金兵之逼,先命皇太子为开封牧,寻诏皇太子嗣位,自称道君皇帝。太子即位,是为钦宗,尊徽宗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居龙德宫。靖康元年,徽宗避金兵至镇江府,金兵退,还京师。明年,金人以二帝北行。(以下皆《宋史》。)
宋高宗自元懿太子薨,访太祖子孙伯字行内者,育于宫中。绍兴二年,得伯玖,赐名瑗,后封晋安郡王。三十年,立为皇子,更名玮。三十一年,金海陵入寇,玮从高宗至金陵。已而海陵被弑,金兵退,高宗自金陵归。三十二年,立为皇太子,改名。高宗久有传位之意,至是乃降御札,皇太子可即位,朕称太上皇帝,退处德寿宫。遣中使召太子入禁中,太子趋避殿侧,高宗勉谕再三。于是高宗出御紫宸殿,宰臣奏事毕,高宗还宫。百官移班殿门外,拜诏毕,复班殿廷,内侍掖太子至御榻前,即位,是为孝宗。孝宗是时犹侧立不敢坐,内侍扶掖至八九,乃略坐。宰相率百官称贺,孝宗遽兴。宰相升殿固请,孝宗愀然曰:“此大位,恐不克当。”高宗即驾往德寿宫。孝宗步送出祥曦门,冒雨掖辇,至宫门不止。高宗麾谢再三,令左右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