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僧传。治中张孝秀庐山僧传。中书陆明霞沙门传。各竞举一方不通今古。务存一善不及余行。逮乎即时。亦继有作者。然或褒赞之下。过相揄扬。或叙事之中。空列辞费。求之实理无的可称。或复嫌以繁广删减其事。而抗□之奇。多所遗削。谓出家之士。处国宾王。不应励然自远高蹈独绝寻辞荣弃爱本以异俗为贤。若此而不论竟何所纪。尝以暇日遇览群作。辄搜捡杂录数十余家。及晋宋齐梁春秋书史。秦赵燕凉荒朝伪历。地理杂篇。孤文片记。并博咨古老。广访先达。校其有无。取其同异。始于汉明帝永平十年。终至梁天监十八年。凡四百五十三载。二百五十七人。又傍出附见者二百余人。开其德业大为十例。一曰译经。二曰义解。三曰神异。四曰习禅。五曰明律。六曰遗身。七曰诵经。八曰兴福。九曰经师。十曰唱导。然法流东土。盖由传译之勋。或踰越沙险。或泛漾洪波。皆忘形殉道。委命弘法。震旦开明一焉是赖。兹德可崇。故列之篇首。至若慧解开神。则道兼万亿。通感适化。则强暴以绥。靖念安禅则功德森茂。弘赞毗尼。则禁行清洁。忘形遗体。则矜吝革心。歌诵法言。则幽显含庆。树兴福善。则遗像可传。凡此八科。并以轨□不同。化洽殊异。而皆德□四依。功在三业。故为群经之所称美。众圣之所褒述。及夫讨核源流商搉取舍。皆列诸赞论。备之后文。而论所着辞微异恒体。始标大意类犹前序。未辩时人事同后议。若间施前后。如谓烦杂。故总布一科之末。通称为论。其转读宣唱。虽源出非远。然而应机悟俗。实有偏功。故齐宋杂记。咸条列秀者。今之所取。必其制用超绝。及有一分通感。乃编之传末。如或异者非所存焉。凡十科所叙。皆散在众记。今止删聚一处。故述而无作。俾夫披览于一本之内可兼诸要。其有繁辞虚赞或德不及称者。一皆省略。故述六代贤异。止为十三卷。并序录合十四轴。号曰高僧传。自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本实之宾也。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录。故省名音代以高字。其间草创或有遗逸。今此一十四卷。备赞论者意以为定。如未隐括览者详焉。
  高僧传第一卷(译经上十五人)
  汉雒阳白马寺摄摩腾
  汉雒阳白马寺竺法兰
  汉雒阳安清
  汉雒阳支楼迦谶(竺佛朔安玄严佛调支曜 康巨康孟详)
  魏雒阳昙柯迦罗(康僧铠 昙帝 帛延)
  魏吴建业建初寺康僧会
  魏吴武昌维只难(法立 法巨)
  晋长安竺昙摩罗刹(聂承远 聂道真)
  晋长安帛远(帛法祚 卫士度)
  晋建康建初寺帛尸梨蜜
  晋长安僧伽跋澄(佛图罗刹)
  晋长安昙摩难提(赵政)
  晋庐山僧伽提婆(僧伽罗叉)
  晋长安竺佛念
  晋江陵辛寺昙摩耶舍(竺法度)
  高僧传第二卷(译经中七人)
  晋长安鸠摩罗什
  晋长安弗若多罗
  晋长安昙摩流支
  晋寿春石□寺卑摩罗叉
  晋长安佛陀耶舍
  晋京师道场寺佛驮跋陀罗
  晋河西昙无谶(安阳鱃 道普 法盛 法维 僧表)
  高僧传第三卷(译经下十三人)
  宋江陵辛寺释法显
  宋黄龙释昙无竭
  宋建康龙光寺佛驮什
  宋河西浮陀跋摩
  宋京师枳园寺释智严
  宋六合山释宝云
  宋京师祇洹寺求那跋摩
  宋京师奉诚寺僧伽跋摩
  宋上定林寺昙摩蜜多
  宋京兆释智猛
  宋京师道林寺鍄良耶舍(僧伽达多 僧伽罗多哆)
  宋京师中兴寺求那跋陀罗(阿那摩低)
  齐建康正观寺求那毗地(僧伽婆罗)
  高僧传第四卷(义解一十四人)
  晋洛阳朱士行(竺叔兰 无罗叉)
  晋淮阳支孝龙
  晋豫章山康僧渊(康法畅 支敏度)
  晋高邑竺法雅(毗浮 昙相 昙习)
  晋中山康法朗(令韶)
  晋炖煌竺法乘(竺法行 竺法存)
  晋剡东仰山竺法潜(竺法友 竺法蕴 竺法济 康法谶)
  晋剡沃洲山支遁(支法度 竺法仰)
  晋剡山于法兰(竺法兴 支法渊 于法道)
  晋剡白山于法开(于法威)
  晋炖煌于道邃
  晋剡葛岘山竺法崇(道宝)
  晋始宁山竺法义
  晋东莞竺僧度(竺慧超)
  高僧传第五卷(义解二十五人)
  晋长安五级寺释道安(王嘉)
  晋蒱□释法和
  晋泰山昆仑岩竺僧朗(支僧敦)
  晋京师瓦官寺竺法汰(昙壹 昙贰)
  晋飞龙山释僧先(道护)
  晋荆州上明竺僧辅
  晋京师瓦官寺竺僧敷
  晋荆州长沙寺释昙翼(僧卫)
  晋荆州长沙寺释法遇
  晋荆州上明释昙徽
  晋长安覆舟山释道立(僧常法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