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兄弟,各有所成,皆南轩之瓣香也,而鹤山益旁搜诸家以大之,盛矣。

  忠公高缩斋先生稼

  高稼,字南叔,东叔弟。博极群书,嘉定进士,真西山一见,以国士期之。历宫直秘阁知沔州、利州提刑兼参议官。始至,告于神曰:「郡当兵难之后,生聚抚摩,所当尽力,去之日,誓垂櫜以入剑门。」乃葺理创残,招集流散,民皆襁负来归。进三官,为朝请大夫兼关外四州安抚使公事,措置西路屯田。北兵至,城陷,死之。诏进七官,谥曰忠。死之日,闻者莫不于邑。先生为人慷慨,有大志,闻人有善,称之不容口;不善,面折无所避。推毂人士,常恐不及。着有《缩斋类■》三十卷。(参史传。)

  知州高先生崇

  高崇,字西叔,蒲江人也,鹤山魏文靖公同产叔兄。与南叔同成进士。时真西山为人言:「二高不首列,是盲有司也。」会任伯起为详定官,伯起故尝从朱子,至丧其师传,言「政事与议论,自是两途,不必以人言摇国是」,于是先生兄弟皆以伊洛之说被抑置下等。释褐眉山尉,李雁湖方家居,宋正仲为太守,从之讲学。崔公与之荐于朝,知什邡县,有惠政。通判黎州,寻为守,兼管内安抚使。黎为夷壤,先生信赏必罚,以作士气,边警以息。先生尝言潘福不可为将,制司不听。已而台臣反以先生操大阃命帅之权,劾之,坐罢官。先生笑曰:「是诬天也。」时已病亟,归,寻卒。先生兄弟自相师友,而渊源出自南轩。教人主于自得。尝因校士,谓「学者窜拾关、洛方言以入举文,绝无领会,此膏肓之病也」。其言深中南宋学者之谬。吴侍郎畏斋入蜀,先生劝以立周、程之祠,配以朱、张,昌明正学,以厉人心。其在黎,故有玉渊书院,前守薛仲章所建也,修复之以讲学。顾惜其与长兄东叔俱不永年以殁云。着有《周官解》十二卷。(补。)

  忠襄高着斋先生定子

  高定子,字瞻叔,忠公稼之弟。博通六经,嘉泰初进士,授郪县簿。吴曦叛,解官归养,宇文公绍荐其忠孝两全,调中江县丞。父就养得疾,先生衣不解带六旬。居丧,哀毁骨立。知夹江县。邻邑有争田十余年不决,部使者以属先生,先生察知伪为质剂,其人不伏。先生曰:「嘉定改元诏三月始至县,安得有嘉定元年正月文书邪﹖」两造遂决。累官权礼部尚书,升兼侍读。入奏,言:「国无仁贤,无礼义,无政事,有类叔世。」帝竦然。历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尝以忤史嵩之谪官,退居吴中,深衣大带,日以著述自娱。卒,赠少保,谥忠襄。先生历州县,所至以教化为先务。尝作同人书院于夹江,修长兴学,创六先生祠。着有《着斋文集》、《北门类■》、《微垣类■》、《经说》、《绍熙讲义》、《奏议》、《历官表奏》行世。(参史传。)

  (云濠谨案:谢山《学案札记》:「着斋高忠襄公当是高稼。」《经义考》引卢氏熊曰:「高瞻叔学者称为着斋先生。」则忠襄为参政,而非南叔之谥矣。)

  ◆鹤山讲友

  文忠真西山先生德秀别为《西山真氏学案》。

  朝奉辅传贻先生广别为《潜庵学案》。

  文定李宏斋先生燔

  直阁张主一先生洽并为《沧洲诸儒学案》。

  教授李中父先生坤臣

  李坤臣,字中父,临邛人也。大父母及其父普州教授相继卒,叹曰:「吾无意于斯世矣。」日夜哭泣,遂丧明。授徒自给,出则门生,入则子弟,从旁代读,有问焉,必答,有目者所不如也。尝因痔痛夤心,为诗曰:「吾道由来贯古今,纤毫不假外推寻。只因疾病呻吟切,识得平生第一心。」尤邃于《易》,以周、程子书参诸邵子,每谓「太极大衍相为表里,《彖》、《系》多述先天心法」,而人罕知之。于《三礼》最该畅,鹤山魏文靖 家居读《礼》,邀之共相讨论。盖尝欲为《易》、《礼》二传而未及也。疾甚,叹曰:「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吾今日其庶几乎!」鹤山尝称之曰:「中父遭家多难,以有左、卜之厄,然因此动心忍性,触虑增知,观身于《艮》,观心于《复》,悠然独得于义理之奥。」蜀中贤士大夫,自后溪刘文节公、张东父震、张义立方、虞仲易刚简,以至鹤山兄弟皆重之。其门人曰魏文翁、高斯得、郭黄中。(补。)

  教授谯说斋先生仲午

  谯仲午,字仲甫,临邛人。以进士为隆州教授。鹤山魏文靖公居相邻,学相友。鹤山早贵,其帅潼川也,以射洪尉授之,将倚为助,辞不就。书问往复,有规警而无请寄。及官隆州,鹤山以书责隆守曰:「有贤寮而不举,何也﹖」守谢曰:「非敢遗之,先生不欲也。」五十七岁即致仕,其高致如此。尝论「士习之敝,不本之践履,不求之经史,徒剿取伊洛间方言,以用之科举之文,问之则曰先儒语录也。语录,一时门弟子所传钞,非文也,徒欲以乘有司之闇而绐取之。陆氏之学,尤为乖僻,宜速止之。」其归也,监司太守皆言于朝,请加旌异,以激颓竞。诏晋一阶。时鹤山亦还靖,以诗贻之,喜其以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