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子)衍

  陈刚

  朱桴

  朱泰卿

  李伯敏

  符初

  周清叟

  严滋

  张孝直

  饶延年

  邹斌       吴渊

  吴潜

  赵师雍

  赵师蒧

  包扬      (子)恢

  包约    

  包逊       罗必元(见下《骊塘门人》。)

  高商老

  孟涣

  李云

  丰有俊

  潘友文

  张明之

  周良

  董德修

  危稹       罗必元

  罗晋君

  柴中守(别见《丘刘诸儒学案》。)

  欧阳镇    罗晋君(见上《骊塘门人》。)

  冯曾

  (并北谷讲友。)

  吴绍古

  章节夫

  游元

  高宗商

  李肃      (子)复(见上《象山门人》。)

  李复

  徐子石     (弟)元德

  晁百谈

  王允文

  黄

  (父文晟。)

  黄椿

  黄棐

  俞廷椿

  邵叔谊     (子)鲁子

  缪文子

  江泰之

  徐仲诚

  赵子新

  丘元寿

  □显仲

  刘尧夫

  (并象山门人。)

  危和       罗必元

  (骊塘学侣。)  罗晋君(并见《骊塘门人》。)

  槐堂诸儒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槐堂之学,莫盛于吾甬上,而江西反不逮。如曾潭,如琴山,以及黄、邓之徒,今其绪言缈矣!甬上之西,尚有严陵,亦一大支也。述《槐堂诸儒学案》。(梓材案:金溪学派自吾乡诸家慈湖、絜斋、广平、定川而外,谢山《序录》尽归《槐堂诸儒学案》。严陵一支,自钱融堂而盛。融堂为慈湖高第,故并入慈湖。)

  ◆象山门人

  通判傅曾潭先生梦泉

  傅梦泉,字子渊,号若水,建昌南城人。(云濠案:一本作盱江人。)为人机警敏悟,疏通洞达,学于象山。(云濠案:《南城志》云:「尝游陆象山、朱晦庵、张南轩之门。」)自言「少时知举业,观书不过资意见,后因困志知返。」适陈刚自槐堂归,因问象山所以教人者,刚曰:「首尾一月,先生谆谆只言辨志。又言古者入学一年,早知离经辨志,今日有终其身而不知自辨者,可哀也已。」先生私心识之。一日,读《孟子公孙丑章》,忽然心与相应,胸中豁然,尚未知下手处。及见象山,始尽知入德之方,谓刚曰:「陆先生教人辨志,只在义利。尝谓人曰:『人生天地间,自有卓卓不可磨灭者在,果能于此涵养,于此扩充,良心善端,交易横发,塞乎宇宙,贯乎古今。』」象山论及门之士,以 先生为第一,登淳熙二年进士,分教衡阳,士人归之者众,太守亦加礼焉。有一二同官,颇与违言,先生处之裕如也。时陈止斋为漕使,先生与之讲学,止斋心折其言。象山临卒前数日,或自衡阳来,呈先生与周平园论道五书,象山叹曰:「子渊擒龙打凤手也!」宰宁都,邑号难治,先生一化以道,不踰年,俗大变。平园以为有西汉循吏之风。迁清江判,卒于官。所著有《石鼓文》。尝讲学曾潭之浒,学者称曾潭先生。先生性地刚毅,然多偏,自言初见象山,即闻艮背行庭之教。已而,见张南轩于荆州,见朱子于南康,不安于象山之说者十年,及在衡阳乃深信之。先生于朱子尤多相左。象山言其疏节阔目,佳处在此,其病处亦在此。及其卒也,或言其以丧心而死。然真西山跋其行状,谓「先生之卒,县大夫绘像祠于学而祀之。其后四十余年,部使者以其学行闻于朝,有诏建祠于邑之玉虚观侧」,则丧心之言,不足信也。(修。)

  附录

  张南轩《与朱元晦书》曰:「沣州教授傅梦泉来相见,乃是陆子静上足,刚介有立,但所论学,多类扬眉瞬目之机。子静此病,曾磨切之否﹖亦殊可惧。」(补。)

  又曰:「梦泉守师说甚力。此人若肯听人平章,他日恐有可望。」(补。)

  宗羲案:陆子之在象山五年间,弟子属籍者至数千人,何其盛哉!然其学脉流传,偏在浙东,此外则傅梦泉而已,故朱子曰:「浙东学者,多子静门人,类能卓然自立,相见之次,便毅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