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阳人。为建安教授,勉斋、节斋弟子也。学者称古溪先生。有《诗注解》。(补。)

  秘监叶平岩先生釆(别见《木钟学案》。)

  熊竹谷先生庆冑

  通判徐进斋先生几(并见《西山真氏学案》。)

  熊先生酉

  熊酉,蔡节斋弟子也。尝为节斋《太极图解序》曰:「道学之失传也久矣!人心之昏晦也甚矣!如《太极图》之说,世之疑者何其多乎﹖或以继善成性不当分阴阳,或以极阴阳不当分道器,或以仁义中正不当分体用;有谓一物不可言各具一太极者,有谓体用一原不可言体立而后用行者,有谓仁为体统不可偏指为阳动者,有谓仁义中正之分不当反其类者。诸说纷纷不一,殊不知皆取于《易》之大意,而学者不深考也。至文公朱先生屡为之辩明,尚见劾于林栗之章,而陈贾伪学禁之请,亦由是而阶也,则夫道之不明不行也,奸邪之说阻之也。然是理微妙而难明,人心昏迷而罔觉,先师节斋先生乃能深究精妙,著书两卷。酉因侍立,得而读之,见其言约而道大,文质而义精,意淡而味远,且比次整齐,条理详密,真有得于圣贤之心者。孔子谓易有太极,于变易之中而有不易之妙。周子云无极而太极,于体用之闲而有至中之理。太极之精,本无极也,无极之真,即太极也。世之言一物各具一太极者,固非所以尽其本。而谓太极之上别为无极者,是有二本也。学者不观太极,无以知气之所由始;不观无极,无以知理之所由充。非先生穷深探微,得其旨趣之大,则周、朱之言何由取信于人哉!况时之人察理未精,讲论未明,徒务新奇,泥于名数,而不思无极者,乃至极之所得名,不知太极者,即不可加之至理,老师宿儒,纷纷附和,以误天下后世者多矣,未见若先生此书之明且尽者也。然则圣贤之心法,得周、朱而传授,周、朱之太极,得先生而益显,其光绍前绪,揭示后学也,厥功盖不细矣。酉不敏,不足以表暴先生著述之盛,而使学者有日就月将之功,是亦不失作书之本意也。」(补。)

  何云源先生□(别见《九峰学案》。)

  ◆陈氏家学(刘、李五传。)

  推官陈贯斋先生沂(别见《北溪学案》。)
卷六十三 勉斋学案(黄氏原本、全氏修定)
  勉斋学案 (黄宗羲原本 黄百家纂辑 全祖望修定)

  勉斋学案表

  黄干        (子)辂

  (父瑀。)     (子)辅

  (晦翁、清江门   何基(别为《北山四先生学案》。)

  人。)

  (延平、白水、籍  何南坡(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溪、屏山再传。)  饶鲁(别为《双峰学案》。)

  (元城、龟山、谯  方暹  万镇(别见《双峰学案》。)

  氏、武夷、豫章   张元简

  三传。)

  (涑水、二程四   赵师恕

  传。)       董梦程(别为《介轩学案》。)

  蔡念成(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刘子玠

  吴泳(别见《鹤山学案》。)

  吴昌裔

  黄师雍

  黄振龙  

  陈如晦

  梁祖康

  曾成叔

  陈象祖

  方来(别见《水心学案》。)

  郑鼎新

  李鉴 

  薛师邵

  叶士龙

  陈伦

  熊刚大(别见《西山蔡氏学案》。)

  家

  李武伯

  李晦

  方丕夫

  袁俊明

  叶真

  赵必愿(别见《玉山学案》。)

  宋斌(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李燔

  张洽

  刘刚中

  李方子

  杨楫

  杨仕训

  王遇

  刘砥

  刘砺(并见《沧洲诸儒学案》。)

  李道传(别见《刘李诸儒学案》。)

  胡伯履

  詹初

  余元一

  (并勉斋讲友。)

  余崇龟

  (景思学侣。)

  勉斋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嘉定而后,足以光其师传,为有体有用之儒者,勉斋黄文肃公其人与﹖玉峰、东发论道统,三先生之后,勉斋一人而已。述《勉斋学案》。(梓材案:是卷多从黄氏补本,或是梨洲原本。谢山特补勉斋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