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簿杜南湖先生煜

  杜方山先生知仁(并为《南湖学案》。)

  ◆宣简家学

  文懿赵南塘先生汝谈(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知州赵懒庵先生汝谠(别见《水心学案》。)

  ◆正肃家学

  参政吴退庵先生渊

  丞相吴履斋先生潜(交见《槐堂诸儒学案》。)

  ◆朱学续传

  奉直方先生镕(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隐君赵江汉先生复(别见《鲁斋学案》。)

  司法余桃谷先生季芳(别见《介轩学案》。)

  御史俞默翁先生浙

  俞浙,字季渊,新昌人也。以开庆进士,历官御史。初为贾似道所排,其后王爚引而入台,而论者谓王私其乡人,先生亦以三疏时事不报求去。改官大理少卿,不就。宋亡,杜门讲学,宗师朱子,学者称为致曲先生。(云濠案:《学案》底本别传云:「先生私淑朱子之学,笃行寡言,庄重介洁,宋亡,杜门著书,学者称为默翁先生。」)所著有《六经审问》、《离骚审问》、《韩文举隅集》。宋之南也,浙东儒学极盛,而越中独少。李庄简公后,惟新昌石子重、石天民、石应之、黄文叔、吕声之、吕冲之,其眉目也。姚江孙烛湖师象山,孙伟夫师水心,山阴胡达材兄弟亦师象山,而诸葛诚之往来诸儒之间。韩蕺山父子继起,世守刘子澄之教。其后上虞刘习甫学于何氏,唐忠介学于牟氏,而先生复出于新昌,最为有光,黄东发、陈本堂皆重之。(补。)

  州判熊天慵先生朋来(附子太古。)

  熊朋来,字与可,豫章人。咸淳进士。元世祖求宋遗士,而雅重进士,以状元王龙泽为南台御史。先生与龙泽同榜,声名不相下,然不肯表襮苟进,隐居州里,生徒受业者常百人。取朱子《小学》书提其要领,示之学者。与人谈经义,日益不倦。用治书侍御史王构荐,连为闽海、卢陵教授。所至考古篆籀文,调律吕,协歌诗,以兴雅乐,制器定辞,必则古式,远近师宗之。晚以福清州判官致仕。延佑设科,行省争请为考官,先生以应试者大半皆及门,不赴。其后江浙、湖广率卑辞致礼,先生始往应其请。及对大廷,所选士居天下三之一。初,先生以《周礼》首荐乡郡,而元制《周官》不与设科,治《戴记》者尤鲜,先生屡以为言。盖先生之学,诸经中《三礼》尤深,是以当世言《礼》学者咸推宗之。至治中,英宗始亲祀太庙,锐意制礼作乐,学士元明善以先生荐,未及召而卒,年七十八。有《经说》七卷。子太古,字邻初,举至顺二年乡荐,官江西行省员外郎。晚隐槠山,著书以老。(从黄氏补本录入。)

  (梓材谨案:黄氏补本,熊先生朋来列《胡熊诸儒学案》,俞先生琰列《李俞诸

  儒学案》,谢山《序录》并无其目。以皆为朱学,入是卷。)

  隐君俞石涧先生琰

  俞琰,字玉吾,吴郡人。生宋宝佑间,以辞赋称。宋亡,隐居著书,自号林屋山人。精于《易》。世之言《图》、《书》者,类以马毛之旋、龟文之坼。独先生持论谓:《尚书》《顾命》「天球、《河图》在东序」,《河图》、天球并列,则《河图》亦玉也,玉之有文者尔。昆仑产玉,河源出昆仑,故河亦有玉。洛水至今有白石,《洛书》盖石而白、有文者。其立说颇异。尝着《经传考证》、《读易须知》、《六十四卦图》、《古占法》、《卦爻象占分类》、《易图合璧连珠》等书,潜心三十余年,惜其书无存。惟《周易集说》十三卷,而以《易图纂要》、《易外别传》附焉,武宗至大二年门人王都中为之刊行。所居傍石涧,学者称为石涧先生。(同上。)

  周易集说自序

  《周易集说》者,集诸说之善而为之说也。曷为善﹖能明三圣人之本旨则善也。夫《易》始作于伏羲,仅有六十四卦之画而未有辞;文王作《上下经》,乃始有辞;孔子作《十翼》,其辞乃备。当知辞本于象,象本于画;有画斯有象,有象斯有辞。《易》之理尽在于画,讵可舍六画之象而专论辞之理哉!舍画而玩辞,舍象而穷理,辞虽明,理虽通,非《易》也。汉去古未远,诸儒训解,多论象数,盖亦有所本。至魏王弼以老、庄之虚无倡于前,晋韩康伯又和于后,圣人之本旨遂晦。沿袭至唐,诸儒皆宗之。太宗诏名儒定《九经正义》,于《易》则取王、韩,而孔颖达辈以当时所尚,故虽其说未尽善,亦必为之回护。由是二三百年间,皆以虚无为高。至宋,濂、洛诸公彬彬辈出,一埽虚无之弊,圣人之本旨始明。奈何世之尚占而宗邵康节者,则以义理为虚文,尚辞而宗程伊川者,则以象数为末技,而程、邵之学分为两家,羲画、周经亦为两途,遂使学者莫之适从。逮夫紫阳朱子《本义》之作,发程、邵之未发,辞必归于画,理不外于象,圣人之本旨于是乎大明焉。琰幼承父师面命,首读朱子《本义》,次读程《传》。长与朋友讲明,则又有程、朱二先生所未言者,于心盖不能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