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归一之期也。

  高景逸曰:先儒惟明道先生看得禅书透,识得禅弊真。

  又曰:《大学》者,圣学也;《中庸》者,圣心也。匪由圣学,宁识圣心!发二书之秘,教万世无穷者,先生也。渊乎微乎!非先生,学者不识天理为何物矣。不识天理,不识性为何物矣。是儒者至善极处,是佛氏毫厘差处。

  唐一庵曰:明道之学,嫡衍周派,一天人,合内外,主于敬而行之以恕,明于庶物而察于人伦,务于穷神知化而能开物成务,就其民生日用而非浅陋固滞。不求感而物应,未施信而民从。筮仕十疏,足以占王道之端倪。惜早世,未极其止。

  百家谨案:伊川之表先生墓,谓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学不传,千载无真儒,先生生于千四百年之后,一人而已。自斯言出,后人群然无异辞也。而要识先生之所以为真儒,千四百年后之一人者何在。盖由其学本于识仁;识仁,斯可以定性。然仁果何以识﹖先生曰:「存久自明。」则存养之功为要也。先生又曰:「学者识得仁体,先实有诸己,只要义礼栽培。如求经义,皆栽培之意。」又曰:「学以知为本,且未说到持守。持守甚事﹖须先在致知。」又曰:「悟则一句句皆是这个。道理已得后,无不是此事也。」夫曰「存久自明」,曰「先实有诸己」,将经义只为栽培,曰「学以知为本」,曰「悟」,将论先生之学者,又疑为禅矣。不知儒、释之辨,只在有理与无理而已。非必凡内求诸己,务求自得者便是禅;懵懂失向,沿门乞火者便是儒也。先生自道「天理二字,是我自家体贴出来」,而伊川亦云「性即理也」,又云「人只有个天理,却不能存得,更做甚人」,两先生之言,如出一口。此其为学之宗主,所以克嗣续洙泗而迥异乎异氏之灭绝天理者也。至于先生之德性和粹,刘安礼谓从先生三十余年,未尝见其忿厉之容。而于兴造礼乐,制度文为,下及兵刑水利之事,无不悉心精练。使先生而得志有为,三代之治不难几也。顾裕陵亦有意于先生,而不容于安石之褊拗,且年寿亦不永。富郑公曰:「伯淳无福,天下之人也无福。」信哉!

  ◆明道学侣

  正公程伊川先生颐(别为《伊川学案》。)

  献公张横渠先生载(别为《横渠学案》。)

  侍讲吕原明先生希哲(别为《荥阳学案》。)

  ◆明道同调

  少师韩持国先生维

  恭简王彦霖先生岩叟(并见《范吕诸儒学案》。)

  ◆明道门人(濂溪再传。)

  博士刘质夫先生绚

  校书李端伯先生吁(并为《刘李诸儒学案》。)

  监场谢上蔡先生良佐(别为《上蔡学案》。)

  文靖杨龟山先生时(别为《龟山学案》。)

  文肃游廌山先生酢(别为《廌山学案》。)

  龙学吕晋伯先生大忠

  教授吕和叔先生大钧

  正字吕蓝田先生大临(并为《吕范诸儒学案》。)

  侯荆门先生仲良

  承议刘先生立之

  学士朱先生光庭(并见《刘李诸儒学案》。)

  签判田先生述古(别见《安定学案》。)

  修撰邵子文先生伯温(别见《百源学案》。)

  博士苏先生■(别见《吕范诸儒学案》。)

  尚书邢和叔恕(别见《刘李诸儒学案》。)

  ◆明道私淑

  靳先生裁之

  靳裁之,颍昌人。少闻伊洛程氏之学。胡文定入太学时,以师事之。(参《姓谱》。)

  靳先生语

  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补。)

  忠肃陈了斋先生瓘(别为《陈邹诸儒学案》。)

  ◆靳氏门人

  文定胡武夷先生安国(别为武夷学案。)

  ◆明道续传

  庄靖李鹤鸣先生俊民

  李俊民,字用章,泽州人。少得河南程氏之学。金承安中,以经义举进士第一,授应奉翰林文字。未几,弃官归,教授乡里。其于理学渊源,冥搜隐索,务有根据。金源南迁后,隐嵩山,再徙怀州,俄复隐西山。既而变起仓卒,人服其先知。先生在河南时,隐士荆先生者授以《皇极》数学,时知数者无出刘秉忠右,亦自以为弗及。世祖在藩邸,以安车召至,延访无虚日。遽乞还山,遣中贵护送之。又尝令张仲一问以祯祥,及即位,其言始验。而先生已卒,年八十余,赐谥庄靖先生。(从黄氏补本录入。)

  (梓材谨案:郝陵川为《明道伊川两先生祠堂记》云:「泰和中,鹤鸣先生得先生之传,又得邵氏《皇极》之学,廷试冠多士,退而不仕,教授乡曲,故先生之学复盛。」鹤鸣泽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