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宜绝,遂终身不娶,布衣蔬食。刘毅镇姑熟,命为抚军,复辟太学博士,俱不就。以嵇康《高士传》得出处之正,为之注释。宋武帝北伐,太子居守,迎馆安乐寺,入讲礼月余,复还山。江州太守刘柳,荐于武帝,辟太尉掾,不就。武帝践祚,召至都,开馆东郭外。乘舆行幸,问《礼经》“傲不可长”、“与我九龄”、“射于矍圃”三义,辨析精异,上甚悦。或问:“身为处士,时践王廷何也?”答曰:“心驰魏阙者,以江湖为桎梏。情致两忘者,市朝亦岩穴耳。”时号“通隐先生”。续之素患风痹,不复堪讲,乃移病钟山。景平元年卒,春秋六十七。

张 诠

  张诠,字秀硕,野之族子也。尚情高逸,酷嗜坟典。虽耕锄,犹带经不释。朝廷征为散骑常侍,不起。庾悦以其贫,起为浔阳令。笑曰:“古人以容膝为安,若屈志就禄,何足为荣?”乃入庐山,依远公,研穷释典,深有悟入。宋景平元年,无疾,西向念佛,安卧而卒,春秋六十五。

宗 炳

  宗炳,字少文,南阳人。其母聪辨,富于学识,教授诸子,皆有成。炳妙善琴书,尤精玄理。殷仲堪、桓玄并以主簿辟,皆不就。刘裕领荆州,复辟为主簿,答曰:“栖丘饮谷,三十年矣。”乃入庐山筑室,依远公莲社。久之,兄臧为南平守,逼与俱还江陵,闲居绝俗。刘裕辟太尉掾,不就。二兄卒,累甚众,颇营稼穑。武帝敕南郡长,时致饩赉。衡阳王义季在荆州,亲至其室。炳角巾布衣,引见不拜。王曰:“处先生以重禄可乎?”对曰:“禄如秋草,时过即腐。”宋受禅,征为太子舍人;元嘉初,征为通直郎;太子建,征为中庶子,并不应。妻罗氏,亦有高志。罗氏殁,炳哀之过甚。既而悲情顿释,谓沙门慧坚曰:“死生之分,未易可达。三复至教,方能遣哀。”雅好山水,往必忘归。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山中,怀尚平之志。以疾还江陵,叹曰:“老病俱至,名山不可再登,唯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悉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宋元嘉二十四年卒,春秋六十九。

雷次宗

  雷次宗,字仲伦,豫章南昌人。博学明《诗》《礼》,入庐山预莲社,立馆东林之东。元嘉十五年,召至京师,立学馆鸡笼山,置生徒百员。除给事中,不拜。久之还南昌,公卿徂道以送。与子侄书曰:“吾童稚之年,已怀远略。弱冠托庐山,事释和尚,游道餐风,二十余载。渊匠既倾,复与汝曹归耕先垄,山居谷饮,忽复十年。及今未老,尚可励志,成西归之津梁。自今以往,家务大小,一勿见关。”二十五年,召拜散骑常侍,不就。复征诣京师,筑室钟山,谓之“招隐馆”。每自华林园,入延贤堂,为太子、诸王讲《礼经》。是年无疾而卒,春秋六十三。子肃之,颇传素业,官至豫章郡丞。

  《十八贤传》,始不著作者名,疑自昔出于庐山耳。熙宁间,嘉禾贤良陈令举舜俞,粗加刊正。大观初,沙门怀悟,以事迹疏略,复为详补。今历考《庐山集》、《高僧传》,及晋、宋史,依悟本再为补治,一事不遗,自兹可为定本矣。




百二十三人传
(录其可见者三十七人)

  昙翼法师(以下五人有传)、昙邕法师、僧济法师、惠恭法师、法安法师;法净法师(以下五人见“远公传”)、法领法师、慧宝法师、慧要法师、僧澈法师;慧然法师(以下二人见《庐山集》)、昙威法师;道泓法师(以下二人见“持师传”)、昙兰法师;法业法师(以下四人见“跋陀罗传”)、慧义法师、惠严法师、慧观法师;昙果法师(见“邕师传”)、元弼法师(见“济师传”);僧光法师(以下三人见“恭师传”)、慧堪法师、慧兰法师;阙公则(有传)、毕颖之(见“刘传”);孟怀玉(江州刺史,以下十一人见《庐山集》)、王乔之(临贺太守)、殷隐(晋安太守)、毛修之(黄门侍郎)、殷蔚(主簿)、王穆夜(参军)、何孝之(参军)、范悦之(孝廉)、张文逸(处士)、孟常侍(以下二人失名)、孟司马;陆修静(简寂先生,有传)。

  昙翼,余杭人。初入庐山,依远公。后往关中见罗什。东还会稽,入秦望山,诵《法华经》十二年,感普贤大士化女子身,披彩服,携筠笼、一白豕、大蒜两根,至师前曰:“妾入山采薇,日已斜,豺狼纵横,归无生理,敢托一宿。”师却之力。女复哀鸣不已,遂令居草床上。夜半号呼腹疼,告师按摩。师辞以持戒,不应手触。女号呼愈甚,师乃以布裹锡杖,遥为按之。翌日,女以彩服化祥云,豕变白象,蒜化双莲,凌空而上,谓师曰:“我普贤菩萨,特来相试。”郡太守孟顗,闻于朝,敕建法华寺(今天衣寺)。初余杭山沙门法志,常诵《法华》。有雉巢于庵侧,翔集座隅,若听受状,如是七年。一日忽憔悴,志曰:“汝能听经,必生人道。”明旦雉殒,即为瘗之。夜梦童子拜曰:“因听经得脱羽类,今生山前王氏。”后其家设斋,志方踵门,儿曰:“我和尚来也。”志抚之曰:“汝我雉儿也。”解衣视掖下,有雉毳三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