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灵源洞 在涌泉寺之左。岩窦嵌怪石,下数十级以入,其中高、广数寻。五代梁,徐寅有十二咏诗并记。朱子凿“寿”字甚巨,于洞中。
  将军石 在灵源洞道侧。峙立若甲卒,故名。
  喝水岩 有东、西二涧。相传,僧神晏诵经于此,恶水声喧轰,叱之,西涧乃涸,逆流于东涧云。宋蔡襄书“忘归石”三字。
  小顶峰 在涌泉寺后。
  大顶峰 又名屴崱峰。由小顶而上里许,岩崄峨,其巅若覆釜。宋咸平中,丁谓始披榛至此。石上刻朱子“天风海涛”四大字。
  天风海涛亭 在大顶峰头。宋淳熙间建。朱子书匾。又有临沧亭,并废。
  半山亭 上距灵源洞尚二里许,道周多奇石。
  浴凤池 在大顶峰之北。唐末,有樵者见五色雀群浴于此。
  石门岩 凤池之南,巨石槎枒,峙立若门。又有应真台、祖师岩、涌泉窦、甘露松、白猿峡、香炉峰并石门之右。
  元公亭 宋嘉祐间,为郡守元绛建。今废。
  望州亭 在鼓山屴崱峰。宋熙宁中,郡守丁竦、提刑沈练、郡人陈烈同游,刻《鼓山铭》于峰头之盘石,而亭其上,今废。
  凤尾亭 去灵源洞一里。山之巅,则浴凤池也。
  蹴鳌桥 唐黄璞远祖太和得道处。翁承赞赠璞诗有“烟萝况通神仙窟,丹灶还应许独寻”。
  鼓山下院 本涌泉寺积谷处。嘉靖间,涌泉寺毁,乃拓而葺之,殿宇壮丽有加。宋陈烈《鼓山铭》:“鼓屴崱,峰顶特。穷岛夷,頫封域。屏闽东,拱辰北。岁辛亥,帝司赤。竦绅烈,从陗陟。搴若华,揖瑶极。呵蜚霆,蹴鳌脊。披霄根,殚目力。高者仰,深必惕。谨其至,惟古则。”
  蔡襄《登鼓山》:“郡楼瞻东方,岚光莹人目。乘舟逐早潮,十里登南麓。云深翳前路,树暗迷幽谷。朝鸡乱木鱼,晏日明金屋。灵泉注石窦,清吹出篁竹。飞毫划峭壁,势力忽惊触。扪萝跻上峰,太空延眺瞩。孤青浮海山,长白挂天瀑。况逢肥遯人,性尚自幽独。西景复向城,淹留未云足。”元绛《元公亭》:“谁书吾姓揭亭颜,栋宇飞腾气势完。谷口秋风吹鬓发,海东朝日上栏干。地高顿觉群山小,天近须知六合宽。三到岩扉殊不厌,异时常向画图看。”邵去华《宿鼓山》:“玉磬声沉夜闻寂,天风吹送海门涛。鹤来松顶云归后,人倚栏干日正高。”李觏《灵源洞》:“才出尘来尚未知,渐攀藤竹渐临危。伏流似是龙藏处,古树应无春到时。谁把石厓齐划削,直教云气当帘帷。良工画得犹宜秘,莫与凡夫肉眼窥。”白玉蟾《鼓山涌泉寺》:“输与黄龙第一筹,于今不到洞庭羞。九重城里圣箭子,三百年来粪扫头。山月扶疎龛石冷,天风浩荡海槎浮。我来会得谦公意,竖起拳头向赵州。”李纲《鼓山灵源洞》:“碧海吸长江,清波逾练净。我为鼓山游,潮客初放艇。连峰翠崔嵬,倒影涵玉镜。舍舟访招提,木末缭危磴。淩云开宝阁,震谷韵幽磬。乃知大丛林,楼托必深夐。灵源更怀奇,岩壑相隐映。森罗尽尤物,无乃太兼并。伟哉造化力,至巧于此罄。烟云互卷舒,变态初不定。岂惟冠一方,宝最东南胜。周行洞峡中,泉石若奔竞。飘萧毛发清,涤濯肺腑莹。当年喝水人,端恐混观听。是心如虚空,动寂岂妨并。兵戈正联绵,幽讨亦云幸。相携得佳侣,散策谢轩乘。偷安朝夕间,未可笑赵孟。淹留遂忘归,怅望云海暝。不负惠询期,更起沧洲兴。”赵汝愚《登鼓山》:“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快哉。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故人契阔情何厚,禅客飘零事已灰。堪叹世人只如此,危栏独倚更徘徊。”朱熹《游鼓山》:“灵源有幽趣,临沧擅佳名。我来坐久之,犹怀不尽情。褰裳步翠麓,危绝不可登。豁然天地宽,顿觉心目明。洋洋三江汇,迢迢众山横。清寒草木瘦,翠盖亦前陈。山僧好心事,为我开此亭。重游见翼然,险道悉以平。会方有行役,邛蜀万里程。徘徊更瞻眺,斜日下云屏。”李弥逊《游鼓山》:“谢公忧民馀,妙语继两禅。兹游瞰沧溟,宛在一叶莲。木密虚可步,石立高莫缘。从来看山眼,一洗俱茫然。蓬莱如有无,空翠蒙云烟。却疑浩荡中,天津渺归船。崎岖访幽胜,众象争相鲜。凌高寓远目,孤云共轩軿。归来拥寒衾,耳底犹鸣泉。觅句了不工,青灯暗孤眠。”林希逸《题天风海涛》:“亭后千寻屴崱峰,亭前万里见晴空。山藏落照生新月,海涨轻波带晚风。世事浮沉变今古,客游石遍西东。近檐溜雨霜涛栢,却是渠会识晦翁。”真德秀《游鼓山》:“严宸有追诏,趣上太守符。疲民未苏醒,还顾空踌躇。来寻灵源盟,喜与佳客俱。始酌清冷泉,一浣丹墨洿。超然烦溽中,著身在冰壶。迟明陟危亭,云涛渺空虚。烟霏倏开阖,峰峦时有无。伟哉此绝观,雄压东南隅。苍崖万仞立,四面环琼琚。翠木巧蔽亏,亭午清阴敷。今人淡忘归,似到真华胥。忆昨泛莲日,选胜邀朋徒。摩挲岩上刻,慨仰赵与宋。举觞酹且盟,一节期从初。重来三十年,恍如隔朝晡。并游四五人,存者独老癯。有怀子陈子,感慨为欷歔。子抱月明终,我方长途趋。巅踣惧不免,儆省当何如。愿言祝同壮,著力相携扶。禅伯亦可人,新结峰顶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