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志 (清)任弘远 编撰


●目录

宸游 图经

源流 基趾

建置 沿革

古迹 灾异

人物 仙迹

幽怪 传闻

艺文

 诗 文

 赋 词

金石 额联

名人游记补遗

趵突泉现存石刻


●宸游
草莽臣任弘远恭纪

              宸游
叙曰:曷志乎宸游也?为趵突泉纪幸也。何幸乎尔?幸乎圣祖仁皇帝之驻跸留题也。盖宇内一邱一壑,苟得名士之游览,文人之标题,足以擅奇于古今,不致湮没于耳目。况翠华三至,泉水添波,宸翰频留,池沼增盛。而趵突一泉不直与五岳之尊同邀宠于天王,四渎之广共被恩于弈祀乎,是以幸焉尔。作宸游志。
康熙甲子十月初八日驾抵济南,戒有司清跸除道,士民爇香跪迎,填咽街衢。先幸趵突泉,御观澜亭,命内侍卫以银碗汲泉水饮之,饮毕书“激湍”二字。御制诗一首:
“十亩风潭曲,亭间驻羽旂,鸣涛飘素练,迸水溅珠玑。汲杓旋烹鼎,侵堦暗湿衣,似从银汉落,喷作瀑泉飞。”
又命扈从大臣明珠、高士奇等各书二字。上见百姓瞻觐,嵩呼声闻。随问:“你们内中可有秀才么?进亭子来讲书。”无敢答应者。随起鸾乘马由正觉寺街进历山门。驾经巡抚院衙门前,随出泺源门,是晚驻跸长清杜家庙。
康熙己已正月十六日,圣驾至济南幸趵突泉,书“润物”二字,驻跸巡抚公署。御题“作霖”二字赐抚臣钱珏。圣驾随过泰山南巡。
康熙癸未正月二十四日,至驾至济南,乘辇由万寿亭入泺源门。上驻跸巡抚公署。午宴毕,题书五言律一首,赐抚臣王国昌。起驾出历山门,至趵突泉坐柏树下。御书“源清流洁”四字,赋诗一章:“突兀泉声涌净波,东流远近浴羲和,源清分流白云洁,不虑浮沙汙水涡。”命士民观看。随起驾。晚御宿杜家庙。因学臣徐炯请御书,于白雪楼随书“学宗洙泗”四字。遂驾南幸。

●图经志
趵突旧无图经。有之,自明季周先生绳始也。但时移势迁,迹因人变,今之泉亭,于昔迥殊,爰求山右周君绳武绘图一卷。今皇上准盐臣三宝公之请,焕然改观,更异于昔,若按古寻求,反失趵突于今日。又倩历下陈生子显绘为今图,凡一亭一榭,一池一沼,无不曲肖。并新旧三图,冠之篇首,庶几负烟霞之癖者,不惟携图策杖可得泉之胜概,而斯泉古昔之面目亦可长留于人间云。作图经志。

●源流志
历下任弘远撰
《正字通》:“趵,跳跃貌。突,出现貌。”《说文》:泉,水源也;源,水本也;单呼曰泉,累呼曰源泉。《尔雅•释水》注疏:正直上出,曰“槛泉”;从上溜下,曰“下泉”;涌出,曰“■〈氵贲〉泉”;侧出,曰“氿泉”;所出同,所归异,曰“肥泉”;异出同流,曰“瀵泉”。按此泉出现跳跃,下直上出,故名趵突云。
            源流志
叙曰:曷志乎源流也?志乎趵突泉之发脉与归宿也。夫发脉与归宿又何必志也?志乎趵突泉发脉之远与归宿之大,不同乎一杯之水,行潦之观也。于是考史书,阅《水经》,历地势,采博闻,务得其源源之本与放海之墟也,倘亦游斯泉者之所乐稽与。作源流志。
邑志曰:“岱阴之水,奔流自县西南六十里之黄山下,汇为池,伏流至城西南发为此泉。”又《山堂肆考》曰:“济南府西有趵突泉,其源出山西王屋山下。”而乔宇以王屋为泉源,而曾巩以岱阴为泉源,而不知二说皆一也。《山海经》曰“济水出河东王屋山,发源黑龙洞前太乙池,初名沇水东出温县西北,始名济。”郦道元谓:“济水在王莽时涸竭。”郑樵《通志》亦曰:“济水多涸竭。”至考陆■《济河源记》乃知济水劲疾,能入地伏流,隐见无常,乃其本性,非真涸竭也。济水既伏流地中,则发地涌泉。故一见为济源,再见为潆水,三见为山东诸泉水,而溢为大小清河。愚按:王屋者济水之源,而岱阴者趵突之源,趵突特济水之肢分,而济水乃趵突之鼻祖也。
《齐乘》曰:古泺水,自华不注山东入大清河,自伪齐刘豫导之东行为小清河,自历城东经章丘、邹平、长山、新城,又会孝妇河,东经高苑、博兴合时水,东北至马车渎入海,曲行几五百里。今海运久废,河道淤塞,而其水复由华不注东北入大清河焉。按小清既出于泺,则是小清乃泉之下流矣。何以听水入大清处,又名泺口?愚按泺水自护城河转折而北,与城中湖水合,至双桥寺分为二:右水北出,即《齐乘》所谓古泺水,自华不注山入大清河者是也;左水西经历城西北为陂,至五柳闸复折而南,至砚溪村复向西,名为听水。又北流注于济,谓泺口,即郡志谓西北引水溉田,余陂西注入大清谓听水者是也。盖小清、听水皆泉之下流云。

●基趾志
历下任弘远撰
            基趾志
叙曰:曷志乎基趾也?志乎趵突泉之地也。夫趵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