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东十里有大坌河,又府南二里有南峪河,俱流入于泾河。

  依力川在府西。晋义熙五年,赫连勃勃掠后秦平凉,进屯依力川。王氏曰:依力川在平凉故城东南,又东流入于泾河。今涸。○柳湖,在府北三十里,旧时湖畔栽柳数千株,因名。

  ○通梢关在府东五里,有平凉卫军戍守。关盖明初所置。

  群牧监旧在府西。《唐书》:天宝末,太子自奉天至平凉阅牧马,得数万匹。盖府境宜蓄牧也。明洪武三十年,于府治东建陕西行大仆寺。永乐四年,又于府治东建陕西苑马寺,领长乐、灵武、威远、同川、熙春、顺宁六监,开城、安定、弼隆、广宁、清平、万安、庆阳、定边、武安、陇阳、保川、泰和、天兴、永康、嘉靖、安胜、康乐、凤林、香泉、会宁、云骥、升平、延宁、永昌二十四苑,俱在府境及庆阳、巩昌境内。正统三年,又并甘肃苑马寺入焉。

  密造堡在府西南。晋太元十四年,苻登攻安定羌密造堡,克之。即此。○敕奇堡,在府西北。晋义熙五年,赫连勃勃攻秦敕奇堡、黄石固、我罗城,皆拔之。黄石固,即百泉废县也。我罗城,又在黄石之东。

  朝谷堡在府西。《唐志》:在平凉故城西三十五里。贞元七年,泾原节度使刘昌筑平凉故城,又筑朝谷堡。诏更为彰信堡。《实录》:朝谷作胡谷,彰信作彰义。按潘原已为彰信堡,则此当作彰义。○归化堡,亦在府西。唐贞元十四年,归化堡军乱,泾原节度使刘昌讨定之。后堡废。元和中,节度王潜复筑归化垒于此。

  硖石镇在府西北。唐元和中,泾原节度王潜自原州逾硖石,败〔吐蕃〕军,筑归化、潘原二垒,是也。时原州治今镇原县之废临泾县。○安国镇,在府西四十里。宋置。今为递运所。又府东九十里有花家庄递运所。《通志》:府东二里为平凉递运所,五十里为上,现递运所。又有高平驿,在府东南。

  崇信县府东南八十里。东北至泾州七十里。本平凉县地。唐贞元间,陇右节度使李元谅始筑城屯军,名曰崇信。亦为神策军分屯之所。宋初始置县,属凤翔府。淳化初,改属仪州。熙宁中,州废,以县属渭州。金属平凉府。今县城周三里有奇,编户五里。

  ○赤城县西南五十里。宋置。赵元昊谋攻延,约诸番自德靖、塞门、赤城三道并进。所谓赤城,即此城也。金为西赤城镇。德靖、塞门,见延安府保安、安塞二县。○铜城,在县西四十里。其西有铜城山,宋因置铜城军。《宋志》:庆历四年,陕西漕臣张奎采仪州黄铜,置博济监。盖在此。

  ○花山在城南。又城北五里为殿子坡,襟带近郊,恃为形胜。○五马山,在县西南四十里。状如五马。又有迎驾坡,在县西南三十里。《通志》:县西四十里有断万山,险绝难登。相近又有文笔山,亦秀削。

  湫峪在县西北二里。湫峪水发源于此。北流入平凉县境,注于泾水。《志》云:县西十五里有左峪。又西二十五里为石佛峪。又十里为黄花峪。皆昔时防守之地。

  ○水在城北。源出陇州弦蒲薮。历华亭县,又东北流经此,复东入泾州界。《志》云:县西北四十里有峡口,水自华亭县境分南北二流,复会于此,并出峡中,而绕流达于城下云。今源流附见大川泾水。

  赤城川在县西南六十里。流经灵台县东北,会白石川,入州长武县境。至县东四十里亭口镇,入于泾水。○白石川,在县南六十里。东流入灵台县境,合于赤城川。

  华亭县府南百二十里。南至凤翔府陇州百六十里。汉右扶风县地。后魏普泰二年,立华亭镇以扼蕃戎。隋大业初,置县,属安定郡。义宁二年,分置陇州于此。唐改属陇州。垂拱二年,改为亭川县。神龙初,复故。大历八年,置义宁军于此。九年,吐蕃入寇,凤翔节度李抱玉破之于义宁,是也。元和三年,省县入源。贞元三年,吐蕃大掠阳、吴山、华亭,即故城也。五代唐又改置义州。后周显德中,复置华亭县,为州治。宋改为仪州。熙宁五年,州废,以县属渭州。金属平凉府。今县城周五里有奇,编户八里。

  ○化平城在县西北百里。宋初置安化县,属渭州,在今县西。熙宁五年,废原州制胜关,移县于关地,以旧县为安化镇,县仍属渭州。金初因之。大定七年,改为化平县,属平凉府。元省。○永信城,在县北。唐贞元十三年,筑永信城于平戎川,置军以备御吐蕃。《志》以为即此城也。

  阳城在县西南。东汉初,隗嚣败赤眉于乌氏、泾阳间。赤眉复进至阳城,入番须中,逢大雪,士多冻死。道元曰:阳城在安民县。汉成帝永始二年,罢安定呼他苑为安民县。后汉废。安民应在县界,今《汉志》不载。乌氏,见泾州。番须,见陇州。

  ○陇山县西三十里,即陇山之东麓也。崇隆绵亘,界于平凉、巩昌、凤翔诸郡间,为关中之屏障。其在县境者,亦曰小陇山。今详见名山陇坻。○瓦亭山,在县西北百六十里。瓦亭关在其西麓。又有朝那山,在县西七十里。汉朝那县以此名。县境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