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石可镌砚。○彭池原,在州北。《唐书》:宁州有彭池。《金志》彭原县有彭池原。原盖因地而名。晋太元十一年,苻丕遣邓景据彭池,击姚苌于长安。胡氏曰:此彭池当作氵彪池,非宁州之彭池也。

  ○九龙川州东百二十里。一名九陵川,以川中有堆阜凡九似陵也。自横岭流至州西南,合奢延川,又南流入泾河。其水清莹,即真宁河矣。亦曰宁江,又曰宁河。

  奢延川州东百里。一名大延川。自横岭流至襄乐故城,又西流,绕至城南,合九龙川。《唐志》:长安三年,宁州大雨,水漂二千余家,溺死千余人。盖即诸川溢流也。○珊瑚川,在州西十五里,下流亦会九龙川。一云珊瑚谷水,东南至邑入洛。邑,今见州三水县。

  黑水河在州西北。自府境流入,至州南,会于九龙川。复分流而东南出,入州长武县界,合于泾水。○白羊水,在州东百里。一名白谷川。源出白羊溪,流经横岭西北,入奢延川。

  ○政平驿州东南六十里。、宁往来之通道也。又彭原驿,《通志》云在州南。州东又有交城镇,金天德二年置。

  真宁县州东百里。西北至府城二百里。汉上郡阳周县地。后魏置泥阳、护涉二护军,后为阳周县。隋改为罗川县,属宁州。唐天宝初,获玉真人像于此,因改为真宁。今县城周二里有奇,编户二十一里。

  ○阳周城县北三十五里。本秦县,属上郡。始皇死,胡亥矫诏赐蒙恬死。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之阳周。《史记》:陈余与章邯书:蒙恬为秦将,北逐匈奴,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是也。汉亦为阳周县。后汉废。后魏复置阳周县。太平真君二年,置赵兴郡治焉。西魏又置显州于此。后周州郡俱废。隋开皇中,并入罗川县。《唐史》:会昌以后,回鹘败散。乾符二年,其余众始还至罗川,遣使贡献。此罗川,盖塞外回鹘旧地。胡氏以为即阳周,误也。

  泥源城在县东北。《汉志》注:泥阳有泥水,出郁郅北蛮中。城盖近泥水上流而名也。魏收曰:阳周有泥阳城。即此矣。晋太元十二年,姚苌攻苻师奴于敷陆,军于泥源。是也。敷陆,见州洛川县。

  ○抚琴山在县治南。山畔有洞,风来作声,仿佛若琴韵,因名。又县东二十里有罗山。《寰宇记》:罗川水出罗山下,隋以此名县。其西南为旧宁阳城,有大陵、小陵二水,至城南合流。《诗》:夹其皇涧。注云:即陵水矣。

  雕岭县东五十里。绵延高耸,亦即子午山之别阜矣。上有秦时驰道,今有雕岭巡司,在县东百里。

  ○马莲河在县西。自合水县流入,下流会于九龙川。又县南有大陵、小陵二水,即九龙川之上源矣。《通志》:县南十里有真宁河,源出横岭,西流入宁州界。

  于庄沟在县东二十里。其水南流,入州、淳化县,会于清水。又要册湫,在县东六十里桥山之尾。周围九亩,上有龙祠。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读书中文网
钱建文 制作 
读史方舆纪要
 
 

卷五十八

卷五十八
  ◎陕西七

  ◇平凉府东至西安府州三百里,南至凤翔府陇州二百八十里,西南至巩昌府秦州三百四十五里,西北至宁夏中卫四百六十里,东北至庆阳府三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六百五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三千二百八十里,至京师三千四百里。

  《禹贡》雍州地。春秋时属秦。秦并天下,属北地郡。汉置安定郡。后汉因之汉郡治高平。后汉移治临泾。永初五年,羌乱,郡寄治美阳。永建四年,复旧。美阳,今见乾州武功县,晋亦曰安定郡仍治临泾。后魏为安定、高平诸郡地。后周分属泾、原二州。隋初因之。炀帝时,属平凉、安定二郡。唐初亦属泾州。天宝初,属平凉、安定二郡。元和四年,始置行渭州治此渭州,今巩昌也。时陷于吐蕃,既而行渭州复为吐蕃所陷。中和四年,复置渭州。五代因之。宋亦曰渭州亦曰陇西郡。庆历初,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治所。政和五年,升为平凉军节度。金为平凉府。元因之。明仍曰平凉府,领州三、县七。今仍曰平凉府。

  府山川险阻,控扼边陲,屹为要会。汉以安定名郡。说者曰:郡外阻河朔,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辅辅。关中安定,系于此也。元魏主修永熙中,时贺拔岳为雍州刺史。宇文泰说岳曰:今灵夏、河西,各拥部众,未知所属。公引军近陇,扼其要害,收其士马,以资吾军。西辑氐羌,北抚沙漠,还军长安,匡辅魏室。此桓文之策也。岳因引兵西屯平凉。诸州镇多附于岳,同会平凉受节度。今府西南平凉故城,是也。既而岳至高平,为秦州刺史侯莫陈悦所贼杀。悦还屯水洛。岳众散还平凉,共迎宇文泰于夏州。泰集宾佐议所向,皆以为水洛去平凉不远,宜且留以观变。泰曰:悦既害元帅,自应乘势直据平凉,而退还水洛,吾知其无能为也。即驰赴平凉,引兵上陇,为岳报仇,抚定关右。盖宇文霸业集于平凉也。唐自广德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