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通。《志》云:仓在渭水入河处,即汉之船司空也。又有临渭仓,亦在县境,唐置。

  杨氏壁在县东北。后魏主修永熙末,自洛阳西奔关中,高欢将薛修义渡河据杨氏壁,魏将薛端击却之。宇文泰乃侨置南汾州,镇杨氏壁。胡氏曰:壁在龙门西岸华阴、夏阳之间,盖华阴诸杨遇乱筑壁自守处。○忠武镇,在县东。《唐史》:武德六年,秦王世民自并州还,上自华阴劳之于忠武镇。又敷水镇,在县西敷水上。唐置敷水驿于此,为往来孔道。《九域志》县有敷水镇。今县治东有潼津驿。又潼关卫有潼关驿及潼关递运所。

  蒲城县州北百二十里。西至富平县四十里。汉重泉县地,属左冯翊。后魏太和十一年,置南白水县,属白水郡。西魏改为蒲城县,白水郡治焉。隋初郡废,县属同州。唐初因之。开元四年,改为奉先县,属京兆府。天中,复属同州。五代时,属京兆。宋初,仍属同州。开宝四年,复为蒲城县,改属华州。今城周八里有奇,编户六十七里。

  ○重泉城县东南五十里。《史记》:秦简公堑洛城重泉。即此。汉置县,属左冯翊。后汉因之。晋仍属冯翊郡。后魏废。《寰宇记》:唐奉先城,距今县治三十里,即故蒲城县也。其地有晋城,相传晋公子重耳所筑,俱在县东南。贾城,在县西南十八里,古贾国也。《左传》桓九年,芮伯、梁伯、贾伯伐曲沃。此即贾伯城矣。又西南二十二里,有鲁王宫城。《大统记》以为鲁哀王城,板筑之迹犹存。或曰,鲁当作卤,王当作潢,盖昔煮盐之处。

  沙城在县东沮水侧。《英雄记》:曹操与马超隔渭水而阵,渡渭,辄为超骑所冲突。娄子伯说操以今时天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一夕而成。即此处。○长城,在县东五十里。洛水所经。阚る以为即沮水也。战国时为秦魏之疆,筑长城于此,名曰堑洛。稍南有木屐追四,在沮水岸侧。相传禹治水弃屐于此。泥积成追,各周二里,崇百尺。

  ○尧山县北二十里。一名浮山。相传尧时洪水为灾,此山独浮也。唐穆宗葬此,曰光陵。其前又有一山,与尧山叠峙,名为重山。

  丰山县西北三十里。县之名山也。一名苏愚山。唐睿宗葬此,曰桥陵。县因有奉先之名。又金粟山,在县东北三十里。山有碎石,若金粟然。唐玄宗葬此,曰泰陵。又金帜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唐宪宗葬此,曰景陵。○蟠龙山在县西三十里。《志》云:唐明皇尝游此,于山下得石如蟠龙,因名。其地为龙东乡。

  白堂山县东北三十五里。旧《图经》:白起尝立寨于此,因名。其南为不群山。亦曰孤山,以诸峰相接,唯此独峙而名。又有马冢山,在县西北五十里。《志》云:县西北四十里有白马谷。

  ○洛水县东五十里。与同州接界。又东南流,入朝邑县界,亦谓之沮水。今县东南有晋城邓、蔡二渡,盖即洛水津济处。《志》云:县南有南河水。其上流,即同官县之乌泥川,东流入洛。

  西卤池县西四十里。《长安志》:白卤盐池东入沮水,阔五十丈,深二丈。盖卤水泛涨流注,故曰卤渠。又有东卤池,在县南二十里。《汉书》:宣帝微时,困于莲勺卤中。谓此池也。唐至德后,盐不复生。

  梁田陂在县西三十里。唐中和二年,李克用自沙苑进军乾坑,与诸道兵合。黄巢将尚让等将十五万众,屯于梁田陂。合战,贼众大败。梁田陂,刘句作良天陂。

  乾坑在县西北六十里。东北接澄城县界。汉武帝时,临晋人庄熊罴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水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恶地。诚得水,可令亩十石。于是发卒穿渠,自征引洛水至商颜下。盖即龙首渠之尾也。唐中和三年,李克用繇河中济,讨黄巢,自沙苑进屯乾坑,即此。胡氏曰:乾坑在沙苑西南。又西南即梁田坡。

  ○穆公寨县东北三十里。《志》云:秦穆公屯兵处。其相近有秦白起寨。又县东四十里沮水西岸,旧有晋太子虚粮寨。○温汤府,在县东南六十里。唐折冲府也。有温汤,源出沮水岸,西流二里,仍入于沮水。《长安志》:县有唐折冲府五,曰相原、曰孝德、曰温汤、曰宣化、曰怀仁。

  野人堡在县西北。晋太元十八年,苻登将窦冲叛登,称秦王。登攻冲于野人堡。即此。

  附见:

  潼关卫在华阴县东潼关城中。洪武三年置,辖右千户、中千户二所。余见前潼关。

  商州府东南二百二十里。东至河南南阳府七百四十里,北至河南陕州四百里,西南至汉中府兴安州六百二十里,东南至湖广郧阳府七百三十里。

  《禹贡》梁州地。古商国也。春秋时属晋所谓阴地是也。以在洛水之上源,亦曰上雒。战国初属魏。《国策》:楚、魏战于陉山,魏许秦以上雒。战国属秦卫鞅封于此,为商君。始皇并天下,属内史。汉属弘农郡。后汉属京兆尹。晋初为京兆南部。泰始二年,改置上洛郡。后魏太延五年,置荆州于此。太和十一年,改洛州。后周改为商州。隋初废郡,炀帝又改州为上洛郡。唐复为商州。天宝初,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