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

  ○黄河在县南六十里。自武陟县流经县界,又东入新乡县界。

  清水在县北六里。自辉县流入,又东至新乡县而入卫河。○太白陂,在县西北十里,其上流即吴泽陂也。自修武县流入境,下流入于清水。

  ○茅亭《括地志》:在县东北二十里,周苏忿生之邑也。周桓王与郑赞、茅,襄王又以赞、茅与郑,即此。徐广曰:修武故县有茅亭。○崇宁驿,在县治东南。又县南十里有亢村驿。

  淇县府北五十里。北至彰德府汤阴县六十里,东至直隶县七十里。汉河内郡朝歌县地。唐、宋时,卫县之鹿台乡也。元初置淇州,又置临淇县为州治,属大名路。至元三年,省临淇县,以淇州属卫辉路。明初,改州为县。今县城周三里有奇,编户二十六里。

  ○朝歌城在县东北。杜佑曰:卫县西二十里有朝歌古城。《括地志》在卫州东北七十二里,即纣所都也。《左传》:齐伐晋,取朝歌。战国时,属魏。秦始皇五年,拔魏朝歌。汉因置朝歌县。隋改曰卫县。今见直隶县。近《志》云:县东二十里有卫县城,康叔所封。又云:今县西南二十里有朝歌寨。

  临淇城县西北十里。东魏天平初,置临淇县,属林虑郡。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属相州。唐废。元初,复置临淇县,为淇州治,盖因旧名也。《志》云:今彰德府林县南七十里有临淇城。又魏德城,在县东,亦东魏天平二年置,属林虑郡。北齐废。《括地志》:魏德故城,一名晋鄙故城,在卫县西北五十里,即信陵君矫夺晋鄙兵处。

  ○朝阳山在县西十五里。有岩石泉林之胜。又县西南三十里有青岩山。唐天宝末,甄济隐此,安禄山辟之不就。其上有水帘洞。又县西北二十里有灵山,上有黑龙泉。又金牛岭,在县西十五里。

  ○淇水在县西北三十里。《山海经》:淇水出沮洳山。《水经》:淇水出隆虑县西大号山。杜佑曰,出共县之共山,是矣。上流自彰德府汤阴县流入境,又东至大名府县西而入卫河。淇水亦兼清水之名。○阳河,在县西南三里,一名太和泉。自辉县东流,经县界,东入卫河。相传纣斫朝涉之胫于此,亦名斫胫河。

  肥泉在县东。《水经注》:淇水至朝歌东南,有马沟水出朝歌城北,东南流合美沟水。美沟水出朝歌西北大岭下,东南流与马沟水合,又东南注于淇水,为肥泉。《诗》曰:我思肥泉。《尔雅》:归异出同曰肥。犍为舍人曰:水异出,流行合同为肥。是水异出同归矣。

  ○淇园在县西北,地名礼河社。汉武帝塞瓠子决河,下淇园之竹以为犍。东汉初,寇恂为河内太守,讲武肄射,伐淇园之竹,为矢百余万。章帝建初七年,幸淇园。今废。瓠子河,见直隶开州。○淇门驿,在县城西南,明初置。城西北又有淇县递运所。

  鹿台在县东北。刘向曰:朝歌城中有鹿台,大三里,高千尺。《志》云:今县之南阳社有鹿台,县东北吴里社有巨桥,皆殷纣积粟处。

  黄桥在县西南。胡氏曰:朝歌西有黄泽,泽水右入荡阴县之荡水,谓之黄萑沟。桥当在沟上。晋永康二年,成都王颖起兵于邺,讨赵王伦,前锋至黄桥,为伦党孙会等所败,即此。亦见直隶内黄县。

  辉县府西六十里。北至彰德府林县百七十里,西北至山西陵川县九十里。本共伯国,春秋时属卫,战国时属魏。汉置共县,属河内郡。高祖封旅罢师为侯邑。晋属汲郡。后魏因之。东魏改属林虑郡。后齐废。隋开皇六年,复置共城县,属怀州。唐武德初,置共州。四年,州废,以县属殷州。贞观初,属卫州。宋因之。金大定中,徙卫州治此,以避河患。旋复旧,改县曰河平,又改曰苏门。贞中,又置辉州治焉。元省苏门入州。明改州为县。今城周四里有奇,编户五十二里。

  ○共城今县治。春秋时卫邑。《左传》隐元年,郑公叔段出奔共。《战国策》:信陵君曰:通韩上党于共、宁;又云河内共、汲者也。秦灭齐,迁王建于共,饿而死。汉置共县。晋及后魏因之。隋改置共城县。自唐至宋,因而不改。宁,见修武县。

  凡城在县西南二十里。周公子凡伯国。《左传》:凡、蒋、邢、毛、胙、祭,周公之胤也。隐七年,王使凡伯来聘。唐初,因析共城置凡城县,属共州,寻省。○王莽城,在县西北八十五里。三城如鼎足,相传王莽所筑。又县西南有邓城,南北朝时所置城也。

  重门城在县西北二十里。魏主芳为司马师所废,降为邵陵公,筑宫于河内重门,即此。又刘曜为石勒所擒,谓勒曰:颇忆重门之盟否?又有重门山。后魏太和初,怀州民伊祁苟聚众重山作乱,洛州刺史冯熙讨平之,是也。或曰即苏门山之别名云。○山阳县城,在县西南七十里,本修武县之重泉村也。清水源于此。金兴定四年,置县,隶辉州。元省为山阳镇。

  太行山县西五十里,连怀庆府界。有白陉,太行第三陉也。详见前名山太行。

  苏门山县西北七里。一名百门山。有百门泉,泉通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