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县六十里。汉县,属颍川郡,以在颍水之上,故名。晋及后魏因之。隋属许州。唐建中二年,属氵殷州。贞元初,仍属许州。今城周五里有奇,编户二十四里。

  ○临颍故城在今县西北十五里。孔颖达曰:郑庄公迁其母于城颍,即临颍也。汉县亦治此。宋白曰:隋大业四年,移县理临颍皋,实冈阜也,即今治矣。《郡国志》:临颍皋,东南长五十里,名曰龙牌冈。《嵩高记》:嵩山东南三百里有龙牌,沃壤可居,今县治据其上。贞元十四年,淮西吴少诚遣兵略临颍,陈、许留后上官氵兑遣军趣救,败没。少诚遂围许州。元和十年,陈许帅李光颜败淮西兵于临颍,又败之于南顿。

  繁昌城在县西北三十里。旧曰繁阳亭。汉献帝延康元年,曹丕南巡,至颍川颍阴县,筑坛于曲蠡之繁阳亭,受禅,改亭为繁昌县,属汝南郡。晋属襄城郡。后魏因之。隋属许州。唐贞观初,省入临颍。宋为繁城镇。《述征记》:繁昌,在许南七十里,有台高七丈,方五十步;南有台,高二丈,方三十步,即魏受终坛。又有城皋亭,在旧繁昌县界。《左传》定四年,诸侯盟于皋鼬。杜预曰:繁昌县东南城皋亭是也。

  大陵城在县北三十里。县东三十里又有黄连城。相传皆曹魏时所筑。○豢龙城,《郡国志》:在县西四十里。《水经注》:颍水东过豢龙城,即古豢龙氏之邑,城西有拒陵冈。又《城冢记》:县东北有商城,商高宗巡狩时所筑。

  ○颍水在县城西,自襄城县界流入。《水经注》:颍水至临颍,小氵隐水注之,又东过西华县北,又南过汝阳县北,又东南过南顿县北,大氵隐水从西来注之。○氵┆水,在县北,自许州南流至县,合于颍。宋时分流,自鄢陵、扶沟合于蔡水。

  小氵殷水在县西南。以郾城南有大氵殷水也。东流合于颍水。唐贞元十五年,诸道军讨淮西吴少诚,溃于小氵殷水。元和十年,李光颜等败淮西兵于小氵殷水。又十二年,诸镇讨淮西,夹氵殷水而军,无敢渡者。陈许将王沛先渡,据要地为城,于是诸军皆渡,败贼于郾城。又中和四年,朱全忠击秦宗权,败之于氵殷水,即小氵殷水也。《水经注》:小氵殷水自颍分支,复入颍水。又毖水,在县西十里,或曰小氵殷水之支流也。唐元和十年,李光颜及吴元济战于临颍,败之于毖水上。

  枣祗河在县北二十里,颍河之支流也。曹魏初,枣祗募民屯田许下,引流以溉,得谷数百万斛,后人因以名河。或谓之枣村河。○泥河,在县西南四十里,一名玛瑙河,自襄城界流入。又有石梁河,在县北三十里,自许州界流入。旧俱入颍,今溷流而东南注于决河。

  灌沟在县西二十里。北接颍水,南接泥河。南北二口,俱有陡门,亦曹魏时引水溉田处。

  ○尚书台在县东南四十里。汉马融尝读书其上,因名。唐高宗于此阅武,更名讲武台。

  小商桥在县南小氵殷水上。宋绍兴十年,岳飞大败金人于郾城,兀术次于临颍,飞将杨再兴遇之于小商桥,骤与战,败之。○临颍驿,在今县治西,明初置。

  襄城县在州西南九十里。北至禹州七十里,西至汝州之郏县六十里,西南至裕州叶县六十里。春秋郑汜地。汉置襄城县,属颍川郡。晋泰始二年,置襄城郡。后魏永安中,以襄城郡属广州。武定中,徙广州治襄城。周又改为汝州。隋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唐初,复置汝州。贞观初,州废,以县属许州。开元四年,改属仙州,寻复旧。天宝七载,又改属临汝郡。乾元初,仍属汝州。宋因之。金属许州。今城周六里有奇,编户三十二里。

  ○汜城在今县城南。春秋郑汜地,谓之南汜。《左传》僖二十四年,王适郑,处汜。成七年,楚子重伐郑,师于汜。又襄二十六年,楚伐郑,涉于汜而归。杜预曰:于汜城下涉汝水南归也。又昭五年,楚子使令尹子荡如晋逆女,过郑,郑伯劳诸汜。《史记》:晋成公十五年,伐郑,取汜。后属魏。以周襄王避狄难,出居此,故谓之襄城。魏昭王元年,秦拔我襄城。后属楚。怀王二十九年,秦取楚襄城。秦为襄城县,属颍川郡。二世二年,项梁使项羽别攻襄城,是也。汉亦置县于此。晋为襄城郡治。后魏兼置广州。东魏天平十三年,入于西魏,寻复取之。明年,西魏将赵刚复拔广州,旋弃不守。武定五年,侯景以河南州郡归西魏,西魏荆州刺史王思政引兵屯襄城,欲以长社为行台,崔猷曰:襄城控带京洛,实当今要地,如有动静,易相应接。颍川既临寇境,又无山川之固,贼若潜来,径至城下。莫若顿兵襄城,为行台之所;颍川置州,遣良将镇守,则表里胶固,人心易安。思政不从,卒致覆败。唐建中四年,淮西叛帅李希烈作乱,进据许州。官军进讨,相持于襄城,寻以粮尽引还,襄城陷而贼势益炽。盖县为控扼要地也。

  汾丘城在县东北。《左传》襄十七年,楚伐郑,治兵于汾。《战国策》:楚北有汾陉之塞。《史记》:秦昭王四十三年,攻韩汾陉,拔之。盖与新郑陉山俱为南北隘道,楚尝于此为塞以御北方。

  西不羹城在县东南,楚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