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城东有日中城,又东有早起城,亦曰食时城,在黄瓜阜北曲中。《志》云:怀仁县南三十里有鸡鸣城,即早起城也。俱后魏孝文所筑。

  ○黄花山县北四十里。即黄瓜堆也,亦曰黄花岭。《水经注》:桑乾水东南径黄瓜阜西,又屈径其堆南。徐广云:猗卢废嫡子曰利孙于黄瓜堆者也。详见大同县。○复宿山,在县南三十五里,亦名佛宿山。山下有何家泉。又龙门,山在县南三十里,亦名隘门,上有御射台,后魏文帝尝较射于此。

  ○桑乾河在县北。自马邑县流入县界,与怀仁县分境,又东入大同县及应州界。○黄水河,在县城西,出龙湾峪口,东北流,至应州西北八里,注于桑乾水。《志》云:县南八里有西伯渠,嘉靖中开此,东注白泥河,而入于桑乾,以杀复宿山诸峪水涨之害。

  ○龙湾峪口在县西南四十里,南通代州水峪口,其东有五人、盆子、沙家、赤石、四峪,俱南通代州吴峪口。其西有东寺、西寺、白树、棘料、石门等峪,皆隘险处也,后俱塞。又有宽峪、水峪二口,嘉靖中,改置城堡,属山西镇代州东路戍守。○山阴驿,在县城内西南,洪武中置。

  附见:

  安东中屯卫在州治东北。洪熙初,自朔州调置于此,辖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其中、前二所分守浑源州,后所守怀仁县,左右二所俱附卫。○山阴守御千户所,在县治东,宣德三年置。

  朔州府西南二百八十里。南至太原府代州百四十里,西南至太原府岢岚州二百二十里,西至大河二百五十里。

  战国时赵地《括地志》:赵李牧灭褴,降林胡,今朔州地也。秦为雁门郡地。汉初属韩国,寻属定襄、雁门二郡。后汉属云中、雁门二郡。建安中,为新兴郡地《通典》:汉末匈奴侵边,自定襄以西,尽云中、雁门之间遂空。建安中,魏武集荒郡之人立新兴郡。晋怀帝时,刘琨表以鲜卑猗卢为大单于,封代公,徙马邑,即其地也。后魏迁洛后,置桑乾、神武二郡。东魏始改置朔州。后齐改桑乾曰广宁,神武曰太平,并属朔州《五代志》:后齐置朔州于马邑城,亦谓之北朔州,控御突厥,士卒强勇,为齐重镇。武平七年,周师克平阳,齐主攻围不克,败奔晋阳,欲向北朔州,是也。明年,周平齐,以齐降将封辅相为北朔州总管,州将赵穆等拒之,而迎定州刺史高绍义,引兵南出,为周所败,奔突厥。后周郡废。隋开皇初,置朔州总管府。大业初,府废,改州为代郡。寻又改为马邑郡。唐复置朔州。天宝初,改马邑郡。乾元初,复故。天末,改置振武军于此。辽改军为顺义军。宋宣和中,曰朔宁府。金仍为朔州。元属大同路胡三省曰:元朔州置顺义节度,领鄯阳、窟谷二县,而马邑则仍置固州,盖元初所置也。今《志》不载。窟谷,见前静乐县。明初以州治鄯阳县省入编户八里,领县一。今仍旧。

  州西距洪河,北临广漠,壮雁门之藩卫,为云中之唇齿,屹然北峙,全晋之巨防也。

  ○鄯阳废县今州治。汉为马邑县地,属雁门郡。郡地寻废。后齐于此置招远县,为广安郡治。隋初,郡废。大业初,改县曰善阳,州郡皆治此。唐因之。辽改曰鄯阳,金、元仍旧。明初省。今州城,洪武三年因旧址改筑,万历十五年增修,周六里有奇。

  马邑城《旧志》:在州东北,相传秦时所筑。汉初,韩王信自晋阳请治马邑,既而为匈奴所围,遂以马邑降胡。信平。复为马邑县治。后汉永和五年,中郎将张耽等败南匈奴于马邑。晋移置于陉南,仍属雁门郡,后废。后魏于故马邑城置桑乾郡。东魏改广宁郡,移朔州来治。后周郡废,仍为朔州治。隋初因之。开皇二年,突厥入寇,李充败之于马邑。大业初,州徙治善阳县,马邑并入焉。

  宁远城州西八十里。宋所置宁远寨也。熙宁初,诏李宗咏往河东修宁远寨,后没于辽,置宁远县,属朔州。金改属武州,元省。○镇威城,在州西南。宋置戍于此,与辽人分界处也。靖康元年,夏人取武州地,攻镇威城,陷之,既而复为金有。又宁边城,在州西,《志》云:城西北至东胜州三百里,本名唐隆镇,辽置宁边州镇西军于此,不领县。金增置宁边县为州治。元省其地,半入武州,半入东胜云。

  神武城在州东南。后魏置神武郡于桑乾水上,领尖山、树颓二县。后齐改郡曰太平。后周郡废。隋改尖山曰神武县,属朔州。唐废入鄯阳县。元和四年,沙陀朱邪执宜随范希朝镇河东,希朝处沙陀余众于定襄川,于是执宜始保神武川之黄花堆。卒,子赤心嗣。薛居正曰:神武川在应州境内。黄花堆见前。○树颓城,在州南。《水经注》:树颓水出沃阳县东山下,西南流,右合诰升爰水,其水左合中陵川。后魏置树颓县,属神武郡。齐废树颓。魏收《志》作殊颓。又桑乾城,在州东。《隋志》:后魏置桑乾郡。隋为桑乾镇。开皇中,郭衍在朔州筑桑乾镇,是也。大业十三年,刘武周据马邑,雁门太守陈孝意等讨之,围其桑乾镇,为武周所败。

  桐过城在州西。汉县,属定襄郡。过,音戈。后汉末废。《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