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建州,寻改盖州。贞观初,又改泽州《旧唐书》:武德初,置盖州,领高平等县;又置泽州,领泽等县。三年,置建州,领晋城等县。六年,废建州,以盖州治晋城县。贞观初,又废盖州,以泽州治晋城。是也。天宝初,曰高平郡。乾元初,复为泽州。宋仍为泽州亦曰高平郡。金曰南泽州以别于北京之泽州也,寻复故元光二年,又升为忠昌军节度。元属平阳路。明初以州治晋城县省入。洪武九年,改隶山西布政司编户一百六十七里,领县四。今仍为泽州。

  按:州境山谷高深,道路险窄。战国时,秦争韩、魏,往往角逐于此。自两汉之季,以迄晋室之衰,自晋阳而争怀、孟,由河东而趣汴、洛,未有不以州为孔道者。后魏都洛,迨其末也。河北多事,高都、长平恒为战场。隋末,窦建德与唐相持于虎牢,其臣凌敬谓宜取怀州、河阳,鸣鼓建旗,逾太行,入上党,是也。唐之中叶,泽潞一镇,藉以禁制山东,说者谓州据太行之雄固,实东洛之藩垣。五代时,晋王存勖败梁人于潞州,进攻泽州,梁将牛存节自天井关驰救,曰:泽州要害,不可失也。既而梁争上党,往往驻军泽州。周显德初,周主败北汉兵于此,而河东之势日蹙。宋初李筠起兵泽、潞,闾丘仲卿说筠:公孤军举事,大梁甲兵精锐,难与争锋。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据洛阳,东向而争天下,计之上也。筠不能用而败。盖太行为河北之屏障,而州又太行之首冲矣。

  ○晋城废县今州治。本汉高都县地。隋为丹川县地。唐武德三年,析置晋城县为建州治。六年,废建州,自高平移盖州治此。贞观元年,废盖州,自端氏移泽州治焉。后因之。明初省。今城,洪武初因旧城修筑,周七里有奇,有门三,北面无门。

  高都城在州东三十里。战国时魏地。秦庄襄三年,蒙骜拔魏高都。汉置高都县,属上党郡。魏、晋因之,慕容永置建兴郡于此。后魏真君九年省。和平五年,复置郡。永安初,改置建州,又置高都郡治焉。三年,魏主诛尔朱荣,尔朱世隆自洛城北走,至建州,刺史陆希质拒守,世隆攻屠之。永熙中,高欢以其党韩贤为建州刺史,魏主修罢州以去贤,因复置建兴郡。既而高欢谋迁魏主于邺,遣三千骑镇建兴。北齐仍为高都郡治,后周为高平郡治。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为丹川县,泽州治焉。唐武德初,县属盖州。三年,析置晋城县。九年,省入晋城。今亦曰高都村。○盖城废县,在州东北,唐武德初置,属盖州。九年,省入晋城。

  ○太行山州南三十里。自此东西一带诸山,虽各因地立名,实皆太行也。《志》云:州南九十里有碗子城,是为太行绝顶。其间群山回环,两崖相夹,中立小城,隐若铁瓮,亦曰碗子城关,亦曰碗子城山。明朝正统中,凿石平险,以免折轴摧车之患。今关属河南河内县。余俱详河南名山太行。

  五门山州西十二里。形若城墉,有门凡五。又松岭山,在州西南三十里。○浮山,在州东南三十五里,以高近浮云而名。其并峙者曰硖石山,以两石拱峙,壁立若门也。又天池岭,在州东三十七里,其巅石崖壁立如城,南北二石门中,可容千人,昔人尝设寨避兵于此。

  马牢山在州东南。唐大顺初,汴军围泽州,河东将李存孝击之,汴将李谠等遁去,存孝等随而击之,大破之于马牢山。山即太行之别阜也。○丹谷,在州东太行山麓。《水经注》:丹水出高都县东北,东南流,注于丹谷,《晋书·地道记》:高都有太行关,丹溪为关之东谷,涂自此去,不复由关矣。魏主子攸诛尔朱荣,尔朱世隆引兵犯洛阳,不克,北趣并州,诏源子恭出西道讨之,仍镇太行丹谷,筑垒以防之。既而尔朱兆自汾州引兵据晋阳,南破丹谷军,遂渡河趣洛阳。

  ○丹水州东北三十里。源出高平县西北仙公山,流经州境合白水,下流入于沁河。《汉志》注:丹水出莞谷,东南入泫水。《水经注》:丹水出高都县东北,东流,左会绝水也。水即《汉志》所谓泫水,今丹水是也。《寰宇记》:丹水一名泫水。又《水经注》云:丹水经石人北。其石人各在一山,犄角相望,南为河内,北为上党,二郡以之分界。《志》云:州东南八十里有石人山。

  白水州南三里。源出城西南胡泓水,东南流,历天井关,合于丹水。晋太元十五年,慕容永引兵向洛阳,朱序自河阴北济河,破永于太行,进军至白水。去长子百六十里,即此也。

  天井水出天井关南,三泉并导,渊深不测,北流注于白水。亦谓之北流泉。又有源漳泉,在州东北三十三里,东流入于丹水。

  ○天井关州南四十五里,当太行绝顶,俗传孔子将入晋,回车于此。宋靖康初,赐名雄定关。元末谓之平阳关,其南即羊肠坂道,至为险要。今详见重险天井关。

  巴公镇州北三十五里。五代周显德元年,北汉主南侵,引兵至高平南,陈于高原,与周军遇;又以中军陈于巴公原,周主自将御之,大败汉兵。今为巴公镇。○韩店,在州北,明初元孽扩廓遣兵攻泽州,王师御之于此,不利。

  科斗店在天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