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康末,改治下邳。永嘉之乱,徐州沦没者半。大宁二年,寄治淮阴。咸和初,寄治广陵,寻又移镇京口。永和八年,复镇下邳。隆和元年,移屯山阳。太和二年,还治京口。宁康二年,复移广陵。明年,又还京口。太元九年,始以京口为南徐州,彭城为徐州。义熙七年,又以彭城为北徐州。

  彭城国汉郡。领彭城等县七。彭城,即汉郡治。渡江后,亦曰沛郡。

  下邳国汉郡。领下邳等县七。下邳,即东汉下邳国治。

  东海郡汉郡。领郯县等县十二。郯,即汉郡治。《晋志》:元康初,分东海置兰陵郡,领兰陵等县。今兖州府东六十里有兰陵城。

  琅邪国秦郡。领开阳等县九。开阳,今兖州府沂州东南有故城。元康七年,分置东安郡,领东安等县,即曹魏东安郡旧治也。江左侨置琅邪郡于江乘县境,又改治临沂。江乘、临沂,并在今江宁府东北七十里。

  东管郡魏置,后废。太康中复置,领东管县等县八。东管,故魏郡治。

  广陵郡汉郡。领淮阴等县八。淮阴,故魏郡治。义熙中,分广陵置海陵、山阳二郡。海陵,今扬州府泰州治。山阳,见前。

  临淮郡汉郡。后汉改置下邳国。太康初,复析置,领盱眙等县十。盱眙,今凤阳府泗州属县。《晋志》:元康七年,分临淮置淮陵郡,今盱眙西北九十里有淮陵故城。后又分临淮、淮陵,置棠邑郡,今江宁府六合县故棠邑也。义熙中,改曰秦郡,又于盱眙改立盱眙郡。

  荆州初治襄阳,后治江陵。统郡国二十二。《晋志》:惠帝元康初,分桂阳、武昌、安成三郡及扬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七郡为江州。怀帝永嘉初,又分长沙、衡阳、湘东、零陵、邵陵、桂阳及广州之始安、始兴、临贺共九郡置湘州。咸和四年,复并入荆州。义熙八年,复置。十三年,仍并入荆州,而江州如故。《通释》:咸和四年,陶侃尝移荆州镇巴陵。建始初,仍镇江陵。太元二年,移镇上明,后仍还江陵,其江州初治豫章,后移武昌。建元中,寄治半洲。咸安末,移镇寻阳。上明,今荆州府松滋县西一里有故城。半洲,在今九江府西九十里。

  江夏郡汉郡。领安陆等县七。安陆,今德安府治。《晋志》:惠帝分江夏立竟陵郡,治竟陵县。今承天府沔阳州景陵县西有竟陵故城。初属江州,后还荆州。

  南郡汉郡。领江陵等县十二。江陵,即州治也。《晋志》:惠帝时,蜀乱,分南郡侨立成都国,领华容等县四。华容,今荆州府监利县东五里有故城。建兴中,复并入南郡。又安帝时,析置武宁郡,领乐乡等县,今承天府荆门州北八十里乐乡城是。又析置长宁郡,领长宁等县,今荆门州西南有长宁废县。刘宋改曰永宁。

  襄阳郡魏置。领宜城等县八。宜城,今襄阳府属县。又咸和初,分置义成郡,领义成等县。义成,今襄阳府城县也。

  南阳国秦郡。领宛县等县十四。宛,即秦以来郡治。《晋志》:惠帝分南阳立新野郡,领新野等县。新野,今南阳府邓州属县。

  顺阳郡本魏所置南乡郡。晋太康中,改曰顺阳,领ガ县等县八。ガ,今襄阳府光化县东有故ガ城。

  义阳郡本魏置,后废。太康中复置,领新野等县十二。新野,见上。惠帝时,义阳郡移治义阳县,今信阳州南义阳故城是也。又分置随郡,领随县等县,今德安府随州也。

  新城郡魏置。领房陵等县四。房陵,即魏郡治。

  魏兴郡魏置。领晋兴等县六。晋兴,今兴安州东有晋兴故城。

  上庸郡亦魏置。领上庸等县六。上庸,即魏旧治也。晋惠帝时,分新城、魏兴、上庸三郡属梁州。又南渡后,谓魏兴、新城、上庸、襄阳、义成、竟陵、江夏为沔中七郡云。

  建平郡本吴置,治秭归。晋灭蜀,亦置郡,治巫县。太康初,以吴置郡并入,领巫县等县八。巫,即今夔州府巫山县,见前。

  宜都郡吴置。领夷陵等县三。夷陵,即吴郡治。

  南平郡本吴所置南郡。吴得江陵,移南郡治公安。晋平吴,南郡复治江陵,而改故南郡为南平郡,领作唐等县三。作唐,今岳州府澧州安乡县东北有故城。元康以后,南平仍治江安,即公安也。

  武陵郡汉郡。领临沅等县十五。临沅,今常德府治武陵县是。

  天门郡吴置。领零阳等县五。零阳,即吴郡治。

  长沙郡汉郡。领临湘等县十。临湘,即汉长沙国都也。沈约曰:元康九年,分长沙置建昌郡,领巴陵等县四。宋元嘉十六年为巴陵郡。巴陵,今岳州府附郭县。

  衡阳郡吴置。领湘乡等县九。湘乡,即吴旧治。

  湘东郡吴置。领酃县等县七。酃,即吴旧治。

  零陵郡汉郡。领泉陵等县十一。泉陵,今永州府治零陵县是。《晋志》:穆帝时,分零陵立营阳郡,领营道等县。营阳,亦孙吴旧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