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新江,在县西南十五里,俗谓之剿娘江,宋嘉四年所开,以分引上流诸川,西接长洲县大姚浦,析为三江,东流五里许而后合,俗所谓三江口也,经县东南石浦至嘉定县界之安亭江湾,下流入海。

  淀山湖县东南八十里,接松江府界。亦曰薛淀湖。东西三十六里,南北十八里,周回几二百里,下流注于吴松江。今详见松江府。○赵田湖,在县东南七十里,一名范青漾,亦曰范家田,南连淀山湖,一望巨浸。其北即千墩浦口也,俗曰新开河。

  阳城湖县西北三十五里。与长洲县接界,常熟县南境之水亦流汇焉,吞吐群川,波流浩瀚。湖之东为包湖、傀儡诸湖,皆余流所浸溢也。又东北即巴城湖。○巴城湖,在县西北二十里。《志》云:其地有古巴城,又有巴王冢,湖因以名。西接包湖,东连雉城湖。今包湖、雉城大抵为平陆,其西为施泽泾,出阳城湖;南曰尤泾,出至和塘;东曰温焦泾,繇此竟达县城,又陈湖,在县西南五十里,接长、吴二县界。○白荡,在县南三十六里,一名白家田,西连双洋荡,又西接陈湖,南连朱沙港,汇为巨浸,下流注淀山湖。又鳗鲤,在县西北十八里,西接阳城湖,南通巴城湖,东南出小虞浦,亦曰鳗鲤湖。今湮为田者逾半矣。

  夏驾浦县东南二十里。《志》云:新洋江南口,东南流十里,即夏驾浦。永乐二年,夏原吉以松江自夏驾而东,沙涨猝不可去,江北岸有刘家河入海,乃凿夏驾浦,掣江接浦,汇于刘家河。天顺三年,抚臣崔恭浚吴松江,自夏驾浦至上海县界白鹤港。成化八年,抚臣毕亨亦浚吴松江,自夏驾口至嘉定县西北徐公浦,凡百三十里。十年,又浚夏驾浦至嘉定县西庄家港。嘉靖初,抚臣李充嗣复浚吴松江,亦自夏驾口起达于吴松旧江口。崇祯十六年,复开夏驾浦,南接吴松江,北至小瓦浦,东至太仓州界青鱼泾,盖宣泄要口也。○大石浦,在县东南三十里。《志》云:上承吴松江,南接三林港,出淀山湖。元至治初,尝浚石浦以东诸塘浦。明弘治中及崇祯末,屡尝开浚。其相近者曰小石浦,又西为道褐浦,亦分泄要口也。嘉靖中,尝浚治以导吴松下流。《志》所称吴松江,即故娄江矣。

  千墩浦县南四十里。向设石浦巡司戍守。新洋诸江之水,往往汇流于此,接吴松江入海。永乐初,夏原吉尝浚治之,今南流注于淀山湖。○瓦浦,在县东南三十六里,与太仓、嘉定接界。《志》云:浦东出鸡鸣塘,西通{天明}子浦,为灌溉之利。嘉靖、隆庆中,屡经浚治。崇祯初,复修浚,有大小二浦。{天明},读若晃,在县东十八里。

  七浦县西北三十里。一名七浦塘,亦曰七鸦浦。接常熟、太仓界,东南出石桥圩,又东经太仓之直塘、沙头一带入海,谓之七鸦口。自宋以来,为常熟、昆山间五大浦之一。《志》云:浦东北通巴城湖,西通阳城湖,东南出为太仓境内之杨林塘,西抵斜堰。弘治四年,工部侍郎徐贯开治斜堰七浦。九年,工部主事姚文灏疏七浦,亘五十里。浦旁旧有支渠四十六,溉田可万余顷,而斜堰东南去县三十四里,与常熟分境,旧设此以防常熟通江海潮及昆承诸湖冲决之水。嘉靖二十五年,抚臣欧阳必进易置石闸于此。自白茅塞,而西北之潮不至,堰址仅存,无复初制矣。

  大虞浦在县西南九里。又有小虞浦,在县西南三里。《志》云:唐天初,吴越浚新洋江及横塘,兼通大小虞二浦,并北出新塘,南通吴松江。新塘即昆山塘矣。宋范成大曰:小虞浦北受鳗鲤诸氵囊之水出之江。是也。隆兴三年,小虞与诸塘浦俱经浚治。明弘治十一年,复修治大虞等浦。嘉靖二年,又浚大虞浦,泄阳城湖水,以入娄江。又县南有帆归、下张、诸天、同丘诸浦,及泾浜一带,俱松江宣泄处也。《水利考》:宋初,导三十六浦,分引太湖、松江积水,其在县境者十有四,在常熟者二十六,其后大抵堙塞。今自七鸦、下张、杨林浦而外,十四浦之可考者鲜矣。○戴墟浦,在县西三十里。宋淳熙中,发运使魏浚疏至和塘,东自夹潮塘,西至戴墟浦,亘四十余里。又县西北二十里有黄茜泾。正统六年,抚臣周忱修至和塘、黄茜泾、鳗鲤泾,同时开浚是也。嘉靖四年,复浚黄茜泾以及东西诸塘浦。盖县境水患最多,而疏浚之迹,不可殚纪矣。

  ○石浦镇县东四十里。南通淀山湖,北枕吴松江。元置巡司于此。明因之,景泰二年,移置于千墩浦口。今县南三十六里为千墩镇,又南六里为吴家桥,俱与青浦县接界。又安亭镇,在县东南四十五里,与嘉定县接界,旧有税课局。○泗桥镇,亦在县东南四十里。又兵墟镇,在县东四十八里,东接太仓境,南接吴松江。《志》云:夏驾浦所经也。旧与泗桥镇俱置税课局,今废。又陆家墅,在县东南三十里,亦曰陆家浜,路出青浦,商民辐辏于此。

  直镇县西南三十六里。又县西南四十余里有陈墓镇。俱接长洲县界。○巴城镇,在县西北十八里,西枕巴城湖及七鸦浦,又西南通傀儡、阳城诸湖,盐徒往往出没于此。旧置巡司,今徙于真义镇,仍曰巴城巡司。《志》云:县旧有宁海驿,今革。

  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