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静海县为州治。宋、元因之。明初省。今州旧城周六里有奇,万历二十五年,增筑南城与州城连,复周四里有奇。

  蒲涛废县在州西。晋义熙中置,初属山阳郡,寻属海陵郡。宋、齐皆因之。后周省。

  ○狼山州南十五里。与塔山、军山、马鞍山、刀刃山相连属,亦谓之狼五山。相传昔有白狼居此。或云:山形如狼也,高五十三丈,周三百四十六丈,胜概甲于江北。胡氏曰:狼山上接大江,下达巨海,绝江南渡,八十里抵苏州常熟县福山镇,顺江而东,至崇明沙,扬帆乘顺风,南抵明州定海,顷刻可至,陶隐居所谓“狼五山对勾章岸”者也。唐乾符二年,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等有战功,怒节帅赵隐赏薄,据狼山作乱,攻陷苏、常,沿江入海,转掠二浙,南及福建,大为民患。又狼山之外即大江,亦名狼山江。梁贞明五年,吴越将钱传帅战舰自东洲击淮南,战狼山江,败淮南兵。明正德八年,贼刘七等大掠江淮,官军败之,贼走狼山,官军扼而歼之,江今有官兵戍守。旧设狼口巡司,在州南十八里狼山乡。○刀刃山,在狼山东,高二十九丈,周四百七十二丈,相传秦皇磨剑处,下有淡竹滩。又军山,在刀刃山东南,隔江数里,高三十五丈,周九里十三步,相传秦皇驻军处也,泉石颇胜。又塔山,在狼山西,一名黄泥山,高十七丈,周二百九十丈,下有沈雁湾、通济闸。《志》云:山有两石门相对,即元张、朱清海运故道也。又马鞍山,在塔山西,高如之,而周倍之,以形似名。

  海门岛在州东南海中。《宋长编》云:国初以来,犯死获贷者,配隶登州沙门岛及通州海门岛,有屯兵使者领护,而海门岛有两处:一在崇明镇,居豪强难制者;一在东布洲,居懦弱者,皆今煮海纳官。兴国五年,始令配役者隶盐亭役使,而沙门岛如故。

  布洲夹州南四十里。有南布洲、东布洲,大海中沙涨为洲也。五代周显德五年,取唐淮南,驻军迎銮镇,闻唐战舰数百艘泊东布洲,将趣海口,扼苏杭路,周主遣慕容延钊等将水陆两军循江而下,击破之。《纪胜》云:大安镇即东布洲也,本海中沙岛,后涨成陆地,民户颇繁。又南布洲,旧亦淼然大海,沙涨成场,即今金沙场,在州东三十里,宋时煮盐其中,本场盐额岁十八万石。

  ○海在州东北。自淮安盐城县界,南经兴化、泰州、如皋,折而东过通州、海门,至吕四场东南料角嘴,始与江合。《海防考》:通州东北阻海,南通大江狼山,实当江海之吭,而余东、余西,则控扼之所也。

  江在州南二十里。渡江而南,阔七十余里,稍西即常州之靖江、江阴界,稍东即苏州之常熟界,一苇可航,为出奇之道。○刘家港,在州西,南通大江。明初,俞通海繇此进逼通州,败张士诚兵。

  运盐河在州西北。自江都湾头经泰州如皋县流入界,至州东北三十里,接西亭河,有西亭盐场巡司戍守,近场有卖鱼湾。嘉靖三十八年,倭自海门县七星港登岸,流劫西亭、金沙等场,将犯扬州,参将丘升败之于邓家庄,贼沿海觅舟,官军尾之于刘家桥、白驹沙诸处,皆败之,又追败之于七灶庄、茅花墩,贼尽歼焉。其地皆近州北境。

  褚家沙州南三十里江中。其西北为江阴之青草沙,其西为蒲沙,而褚家沙当其外口,倭贼北犯,易于登涉,亦汛守要处也。

  范公堤在州东北。《志》云:堤起自海门吕四场,迄于盐城之徐渎,绕三十盐场之西,去海远者百里,近者数十里。堤之外俱灶户煎盐之地,淡水出则盐课消,故堤以护之。堤以内俱系民户耕种之田,潮水入则田租损,故堤以防之。中间有泄水入海之路,白驹闸口及牛湾河、瓦龙冈,是也。又任公堤,在县西五里,宋开宝中筑,长二十里。

  ○利丰监州南三里。宋置盐监于此,管金沙、西亭、马塘、石港、丰利、利和、余庆、吕四等八场。今通州分司辖丰利、马塘、掘冈、石冈、西亭、金沙、余西、余东、余中、吕四,为上十场。○丰乐镇,在州东。《五代史》:杨吴使东洲静海都镇遏使姚彦洪修城池官廨,改东洲为丰乐镇。或曰:即今利丰监。又里河镇,在州东六十里,旧接海门县境。今皆堙于海。

  石港场在州北七十里,有石港巡司。又马塘场在州东北九十里,掘港场在州北九十里,丰利场在州西北四十里,皆与如皋县接界。

  海门县州东四十里。本海陵县之东洲镇,后周显德五年,始置县。后渐移今治。编户八十三里。今圮于海,县废。

  ○海门城旧城在州东二百十五里。元末,以水患,徙治礼安乡,去州城百里。正德中,徙余中场。嘉靖二十四年,又徙金沙场,皆寄治州境。迩来复圮于海,盖非复旧壤矣。又海门,大江入海之统名也。朱梁贞明五年,吴越钱传攻吴常州,吴将陈璋以水军下海门出其后,盖渡江而南耳。时未有海门县。

  ○海旧在县东十里。沿海有六港,潮涨则盈水,退则涸,而七星港、东夹港在六港中尤为要害,今皆没于海。旧《志》:宋时,大海去县八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