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岸傍开一新河,以通舟船,仍存旧堤,以捍风浪,即此河也。《志》云:城南有城子河,东抵各盐场北达城东二里之烧香港,又北抵运盐河。

  樊梁湖州西北五十里。上流为樊梁溪,自天长县石梁河流入州界,潴而为湖,与新开、甓社为高邮三湖。《系年录》:承、楚之间,有樊梁等三湖,绵亘三百余里。宋绍兴初,有张荣者,聚众于此,击败金人,金陷扬州,荣驻鼍潭湖,积茭为城以自固。今鼍潭湖在州东北九十里,其下流通海陵溪。大抵州境湖汊最多,其大者或曰三湖,或曰五湖。蒋之奇诗:三十六湖水所潴,其间尤大为五湖。五湖盖樊梁三湖,与平阿珠湖为五也。又或以为即州西六十里之五湖云。

  甓社湖州西北二十里。东西长七十里,南北阔五十里。元至正十三年,张士诚作乱,淮南行省李齐出守甓社湖,是也。今为运道所经。

  新开湖州西北三里。其水东南俱通运河,长阔各百五十里,天长以东之水,俱汇此湖而入于淮。湖中突起一洲,可百余亩,水虽盛涨,终不能没。其洲去城十里。秦观诗:高邮西北多巨湖,累累相连如贯珠。盖州境自昔恃湖为险。《山堂考索》云:淮东川泽之国,凡小洲大潴,水势环绕,人所不到处,皆水寨也。自老鹳、新开诸湖而言,凡四十余处,而相通之寨凡九,一寨一将主之。南宋所为守淮者,皆新开等湖以为之险耳。○平阿湖,在州西八十里,其东南为五湖,接天长县之铜城河,州境诸湖皆自天长县导流东注。盖五湖汇上流诸川,源多势盛,州境平衍,故所在浸淫,遂为泽国。又珠湖,在县西七十里。《天长志》:五湖接高邮之毗沙湖,或以为珠湖矣。

  武安湖州西南三十里,与新开湖相接。又塘下湖,在州西四十里,又西十里接姜里湖。州北二十里又有张良湖,又南三里接七里湖。州西北五十里为石丘湖。皆与甓社湖相灌注。又绿洋湖,在州南三十里,与州东二十八里之张家沟相接,至州北三十五里,亦汇于甓社湖。又州西二十里有鹅儿白湖,州东北六十里有仲村湖,又东北六十里为郭真湖,接盐城县界。

  白马塘州西南七十里。北近北阿镇。晋太元中,谢玄自广陵救三阿,次于白马塘,即此。《通释》:塘阻三阿溪,谢玄破苻秦将都颜、俱难,李孝逸破徐敬业处也。又州境有富人等塘。《唐会要》:元和三年,李吉甫节度淮南,筑富人塘,固本塘,溉田且万顷。《地理志》:高邮有堤塘,溉田甚多,皆李吉甫所筑。今废。

  子婴沟州北七十里。自宝应县界泄官河之水,东南流经州境,又东接漳河,入广洋湖。万历二十四年,浚入兴化县之大踪湖。又夹沟,在州西二十里。《志》云:昔开此沟,以避武安湖官庄嘴之险,今废。○清水潭,在州北二十里。其地低洼,当下流之冲。又北十余里有丁志港、永定港等口。万历中,淮湖涨溢,清水潭及丁志口冲决最甚。

  ○北阿镇州西八十里。亦曰三阿。三阿者,镇之南有平阿湖,又南有下阿溪也。东晋尝侨置幽州于此。太元四年,苻秦将俱难、彭超围幽州刺史田洛于三阿,去广陵百里,朝廷大震,谢玄自广陵驰救,难、超战败,退保盱眙。或云:平阿湖侧有平阿村,村有故平阿县。魏收《志》:谯州高塘郡领平阿县。此三阿也。平阿,盖梁置,后魏因之,后周废。今下阿入天长县。

  三垛镇州东四十里。宋建炎中,金人攻楚州,诏通泰镇抚使岳飞援之,飞屯军三垛镇,为楚州声援,寇至,三战三捷。今其地有三垛桥,跨山阳河,河北接射阳湖,南至泰州樊汊镇,接江都县界。又河口镇,在州东八十里,接兴化县界,《志》云:州北三十五里有张家沟巡司,州东北百三十里有时保巡司。○盂城驿,在州南门外,界首驿在州北六十里,俱洪武中置。又稽庄,在州东南十五里,城子河经其傍。宋末,稽耸保聚于此,乡里义而归之,相率不肯附元处也。

  宝应县州北百二十里,北至淮安府八十里,西至泗州盱眙县百八十里,西南至泗州天长县百七十里。汉为平安县,属广陵国。后汉因之,后改为安宜县。晋省,齐复置安宜县,属阳平郡。梁为阳平郡治,兼置东郡于此。高齐及周因之。隋郡废,县属扬州。唐武德四年,置沧州。七年,州废,县属楚州。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县。宋因之。宝庆三年,升为宝应州,寻又升为军。元至元十六年,改置安宜府。二十年,府废,仍曰宝应县,改属高邮府。今城周九里,编户二十七里。

  ○安宜城在县西南。汉县治此。萧齐置阳平郡,寄治山阳,安宜县属焉。梁始为阳平郡治。太清二年,秦郡、阳平、皆降于侯景,景改阳平为北沧州,秦郡为西兖州。大宝初,东魏将辛术围阳平,不克,继而术镇下邳,复渡淮攻阳平,大掠而还。陈大建五年,吴明彻伐齐,克石梁,平阳郡降,即安宜也。隋郡废。唐初县改今治。

  石鳖城县西八十里。三国魏邓艾筑此以营田。晋永和中,荀羡镇淮阴,屯田于石鳖。萧齐建元二年,表于石鳖,立阳平郡。《地理志》:郡治泰清县,高齐时,又改泰清为石鳖。《北齐书》:乾明初,苏珍